Home > Article > 自助降穩血壓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自助降穩血壓

我們隨著年紀的增加血壓也會逐漸升高,這是屬於自然的老化現象之一。進入老年,血管將會逐漸變窄又漸失彈性,因而體內器官組織如不自動加強推送壓力,將不能將血液正常地泵送到全身各處。換言之,老年人的血壓普遍上升,就是要維持體內血流順暢循環所衍生出的正常生理作用。所以如身體正常但血壓稍超出基準值,也不一定必須要服降壓劑。因大部分降壓劑的功能是抑制血流,以便達到降低血壓的作用。但我們身體的自然反應係配合實際需要自動提高血壓,將血液送到身體各部位,因此兩者的作用就有互相抵制的問題。如供血不足,首先受到傷害的就是最需要血液的腦部。例如將高血壓在 150–160 mmHg 的健康者,以降壓劑強迫壓低至 120–130 mmHg,這樣會因腦部的血量不足,而使罹患憂鬱、健忘、頭痛、肩僵、耳鳴、重聽、視力模糊等毛病的機率增加。

1978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將通用已久的標準高血壓值(年齡加 90 mmHg)重新修訂。新的老人基本健診,其需加以醫療的高血壓為 180 mmHg,低血壓為 100 mmHg。到了2008 年,再度修改其基準值為高血壓 140、低血壓 90 mmHg,且兩項中若有一項超過此值,則列入高血壓症。並以最大 130、最小 85 mmHg 做為正常值,無論男女性別或年齡多少,一視同仁。因該標準與實情有若干差距,近年來有些醫學專家認為新標準值應用在青壯年人較為合理,惟對七、八十歲的高齡者可能不適宜,應該有男女性別差異及年齡層級的差異才較符合實際狀況。

通常血壓升高的主因除上述因年齡增加而慢慢形成外,在不同年齡層中也會因其他多種因素而發生,除遺傳性高血壓外,其他如生活習慣、極度運動不足、長期緊張壓力或每天睡眠時間不足六小時等。若自己知道問題癥節所在,應設法改善,血壓才能獲得改善。雖然很多人以降壓劑長期控制血壓,但用藥物控制血壓也不一定能預防中風或梗塞,這是因為造成高血壓的根本原因並未根除所致。高血壓與肥胖、吸煙、攝取過多的油鹽或其他不良食物有關。因此,只使用藥物將血壓的值降低並不能真正解決病癥的根源。

血管的構造由內而外是由內膜、中膜及外膜三層所形成。內膜由血管內皮細胞組成直接接觸血流,並巧妙的調整血流和血管的狀態。另一方面,血液若順暢流通時,會適當磨擦血管內膜細胞(產生剪切應力)。我們做運動時,心跳增加,自心臟推出血液的力量升高,血液流速也變快,這時剪切應力提高,使血管內皮受到較大的磨擦刺激,因而會使內皮細胞分泌更多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分子,這是血管柔軟物質的一種。它由血管內皮細胞進入中膜之平滑肌細胞,具有使血管擴張、柔軟、保持彈性的作用,進而達到抑制血脂肪沈澱物蓄積在血管內壁造成動脈硬化或阻塞,另也有澄清血液的效果。惟運動時應先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更要注意運動強度。較少運動或有動脈硬化者,如一次做較激烈的運動時,血流量將會突然暴增,這可能造成附著在血管內壁的血栓被急流沖刷剝離而隨血流漂移,血栓如進入心臟血管可能會發生阻塞造成心肌梗塞的危險。如參加長程競跑者,其中途發生心臟停止的事故,就是這種情形所造成。

為避免出現類似意外,最近由專家提倡老少皆宜的快慢混合步行運動,叫做樂蹂(Merry Harry)步伐。就是以快步走約三分鐘,然後再以慢步走約三分鐘,如此繼續輪換,前後共約半小時的有氧運動。快步以約最大體力強度的 70% 做運動,使呼吸稍緊促且有少許出汗為準,接著改用慢步調整呼吸,將快步走時留存的肌肉乳酸在慢步的三分鐘內分解。這種步伐的要點是:抬頭挺胸,拉直背椎,收進下巴,雙手擺動要大、步距也大,並以腳跟先著地為準,每週做二、三次。如習慣後,得酌予增加時間或強度。

至於年事太高或身體衰弱無法快慢混合步行運動者,可慢慢散步,這也有若干效果。如遇雨天、氣候不宜或不便出門時,也可以在屋內鍛鍊肌肉筋骨。像坐在椅子上:

1﹒慢慢站起來,再坐下去,連續做(可使用扶手維持身體平衡)。

2﹒以腳後跟為支點,將腳尖舉起放下及相反的動作以腳尖做支點,將後腳跟抬起放下,連續做。

3﹒將單方大腿舉起放下,再將另一大腿舉起放下,左右互換慢慢連續做。習慣後,可逐步增加力道及次數。

一般高血壓的療法以服用降壓劑或自己改善生活習慣以降低血壓兩種為主,雖然血壓都能獲得若干降低,但因方式不同,對身體所受影響也有差異。經綜合評議:除藥商及少數研究部門外,絕大多數醫界專家多鼓勵採用後者為主,服用降壓劑只能作為最終的選項。因血壓的上升,其根本原因係因血管失去彈性而引起的症狀,吃藥強制降低血壓,並不能使血管恢復彈性。如要徹底除去病源,應改善個人生活習慣方式,若方法得宜,無論任何年齡層,其偏高的血壓皆能使之自然下降。

至於已服用藥物一段時間的人,如突然停藥,可能會發生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可先力求改善生活習慣,視血壓降低狀況,咨詢醫師意見,逐步減少服藥量,以求對身體的衝擊減至最低。多數藥品雖然對病痛有所幫助,但其也有些副作用的問題,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據統計,時常服用藥物者與較少吃藥的人相比,時常服用藥物者較早罹患癡呆症的機會增加。我們在吃藥前,最好應事先瞭解知道其副作用,萬一發生狀況時,較能採取適當的應付措施。

目前在美國較常用的降壓劑如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藥(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簡稱 ACEIs)可能會引起乾咳、血管浮腫、腎機能降低等副作用。至於其同系列的血管收縮素 II 受體阻斷劑(ARB)也被懷疑會引起高鉀血症或腎機能降低的問題。其他主要的降壓劑像鈣拮抗藥的副作用包括胸悶、紅熱、心悸不順、浮腫、血糖值上升等。阿爾法(α)隔離藥有眩暈眼花等副作用的問題。貝他(β)隔離藥也有氣喘、鬱症或糖脂質代謝異常等副作用。至於利尿劑的副作用也不少,包括:頻尿、低鉀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風及勃起不全等。這些在短期內出現的副作用雖然麻煩,但更可怕是這些藥物如長期連續服用所產生的副作用可能更嚴重。大家都知道,一旦服用降壓劑,可能終生皆須服用,無法與它切斷關係。這表示該藥不能治療此病,像高血壓這類生活習慣引起的病症,應該改變生活習慣自我治療才是最佳的捷徑。

通常如血壓偏高的症狀連續太久,血管會變厚且失去彈性,血流受阻而不易暢通。這時,血管內膜細胞的新陳代謝也會降低,並使其屏障(Barrier)機能也一併下降,造成已受氧化的膽固醇較容易侵入血管內而引起動脈硬化。因此預防動脈硬化先決措施是應先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保持血流的順暢。

一般交感神經優位造成血壓上升到了一定的上限時,會由體內自動開關轉換成副交感神經,促成睡意。若夜間有充足的睡眠,罹患高血壓的機率就能減少很多。因睡眠中血壓會自動降低,讓血管有足夠的休息。反言之,如長期睡眠不足,引起腦或心肌梗塞的機率則會大幅增加。其他像較容易生氣的人,出現高血壓的比例也增加。這些危及生命症狀通常會在身上顯現出預警信號,如臉色深紅或鐵青,這是超出自律神經適應能力的緊張壓力所致。那麼要如何減少忿怒?就是儘量減輕生活習慣的零亂及疲勞,若遇到問題時應做腹式深呼吸,使副交感神經產生作用。心情就會平靜下來。

至於我們自身能夠力行的生活習慣除前述各種運動外,最重要的守則還是禁煙、限酒並應多食用新鮮蔬菜及咖喱,少攝取多熱量、多油、太甜或太鹹的食物。鹽、糖最好是採用天然純質者,因其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重要礦物質。

結言:通常高血壓係長時間累積所形成,如採用藥物在短時間內降低,可能會認為其藥效良好。其實,急速降壓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反應,務必謹慎小心。什麼是自己最適宜的血壓值,人人並不一致,為配合個人身體需要,體內的組織將會隨時自動調節。改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及免去精神壓力,放輕鬆才是健康長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