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我的職場回憶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我的職場回憶

我中學畢業後(年約十八歲),承家父之命,隻身到柬埔寨金邊市謀生。因為家父從年輕到老都在碾米廠當會計,而且是職工們所成立的「公平谷米業工會」主持人。在平西區一帶碾米廠的工人,無人不認識家父。一位閩南籍僑民,在柬設一大型碾米廠,所有一切工作人員都是家父推薦前往工作的,其中也包括我。

柬埔寨的國名是獨立後才有的,法屬印支三邦時(越、棉、寮)是稱「高棉」的,我那時工作期間是法屬。

去柬埔寨是早上六時乘大客車「中華號」,途經福門市、上下鵝油市、盞盆市、柴楨市,過河(即渡輪過江)入河良市,再走半小時,於中午十二時便可抵達首都金邊。此廠離市區六公里,屬市郊,有火車站也有河岸,以利谷米上岸及卸入船艙之便。

我剛入行,語言不通,只能職司什工。要知道柬氣候比越南南部更為炎熱,白天在倉內工作,中午於谷堆上休息,炎熱的太陽光從頂上的瓦坑鐵射在谷堆上,把我弄的汗流如雨,吃了不少苦。總巡(碾米廠管工主任)叫我磅糠、磅谷、磅米、放籌碼,交代咕喱(粵語,指苦力,廉價勞工)白色籌放在那一堆谷,紅色籌放在那一堆紅谷。天啊!我初來乍到,那懂說柬語,紅、白兩色也不懂說,只有比手畫腳,指指點點混混過關而已。後來,又叫我管理散工。那十多個男女工人,很難分辨出誰跟誰,個個皮膚黝黑、髮略捲曲、鼻子略扁。總巡先生還要我往各谷堆縫隙巡巡,看他(她)們有否偷懶,躲在那裏睡覺。他們的工作是發現破漏的谷包就立即上前縫好,漏在地上的米及谷要馬上用掃帚清理入袋,以免浪費谷糧;在貨車上、馭船上也一樣照此處理;在較樓生產部門,要留意地面上散佈的米及米碎。我隨時像人釘人似的處處巡視。我發覺柬人性格憨直、不奸詐,甚為負責。日子久了,和他們打成一片。有時,他們邀請我坐在他們用來上班的艇子上,在洞里薩湖遨遊;有時到其家中做客,非常友善。

待了兩年的米較(碾米廠)生活,一天司理對我說:「金邊市總行文房要你去幫忙呢。」我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收拾簡單行李,來到相隔六公里的首都金邊市文房辦公室了。原來是要我當會計長的助手。閩南人稱呼會計職務為「財副」。那位先生大約五十開外,又介紹我認識那位司理。閩南人稱呼經理、司理為「家長」,雇員們「家長」前、「家長」後的叫不停。我覺得甚為詫異,我們廣府同胞認為父母才是家長,為什麼把別人也喊起家長來。當初我喊不出口,但寄人籬下,入境隨俗,也習慣的稱呼「家長」來了。

當六、七十年前華人同胞的大商行,還採取舊式的記賬法,用毛筆書寫記賬,數字不似今天的 「1、2、3、……」,是舊式字體的「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而且賬簿深藍,紙質非常薄,用毛筆入賬,不易塗改,否則紙被刮穿,要非常小心。當時是法屬時代,碾成的米及米碎主要交給法國官商合辦駐柬的「鄰耳兄弟出入口公司」。由此公司出口回祖家或法屬非洲,貿易額相當鉅大,還有法商行「亞拉曲呢」、「羅耳」洋行。

六、七十年前,大商行的「財副」不易擔當也。因賬多,他只做日清,我則由日清抄過分類賬。最辛苦的日子,就是這位仁兄要每半年回去南越茶榮省(Trà Vinh)鄉間探望家中大小,那我就要全部頂替了。這間商行的雇員多是隻身來柬工作的,像我一樣,只不過我還年輕,光棍一條,未有家室。他們就不同了,這間商行成立米較不到三年,家中老婆大小還留在南越六省呢!

谷米商大多遍佈馬德望省、柴楨省。單單馬省就有數十位交谷粒給我們的谷商。要訂合同,交上期艮、結谷帳,已經忙得不可開交,還要把一切賬單入賬簿呢。每天操作到晚上十一時才上床休息,隔天八時早又起來工作。幸虧當年年輕力壯、眼明手快,否則應付不來。老闆常說:「賬目即是錢額,十萬元寫少了一個零,即少收了九萬元了。」這是實話,我只管數不管艮,設外櫃管現金出入,用大碼書寫,過賬則用小碼。大碼即「壹佰元」寫法,小碼則寫「100/百元」。外櫃管現金先生入賬後每天也要給賬簿讓我入賬。我是會計主任的屬下,他只是管理現金賬而已,年結表是我結算的。

我們同事們在大商行工作,希望年終的打賞艮(花紅)。此艮額比你全年的薪金總額還多兩三倍呢!這是閩南人昔日在柬、越經營大型商業的豪闊處。求證上了八、九十歲以上的大商行雇員,可知我不是說謊。工業會計比服務業會計複雜得多,因為要計算生產成本。

柬國獨立了。商行除了還與法商行交易外,還直接輸出新加坡、香港……等外地呢。

當年法國鄰耳洋行會計來視察,見到我們中式簿記和算盤。經解釋後,認為殊途同歸,大家結算一樣,更稱讚中國人的智慧。祖宗傳下來的算盤計算神巧、迅速精準,但不是一朝一夕而成的,要經熟背口訣,磨練指法的。正所謂「一子錯全盤皆落索」也。

時代是進步的,現在有電腦,算盤落伍了,年輕學子手拿電腦,不用腦子便可解決,我來此覺得自己是落伍了。拜越共之賜能來到滿地黃金的美國,但也拜越共之賜使我一窮二白,越南老家全部兄弟們產業也都貢獻給政府。夫復何言?

註一:谷,叚借為榖。
註二:舊式會計廣東人稱「天地盤」數,閩南人稱「四腳數」。
註三:會計部職員,中國人一至兩人便搞定,西人則除了主任外,還分門別類的多個會計員。

同一系列:我的職場回憶(第 54 期)
我的職場回憶(第 62 期)
我的職場回憶(第 64 期)
我的職場回憶(第 6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