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小小回憶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小小回憶
作者(前排右二)與孫兒們合影

小小回憶

1895 年清廷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使臺灣成為日本的領土。那裡,是我的家鄉。

我出生在臺北的「林安泰古厝」,在那裡居住了四十多年。成家後,養育三男一女。現在提到林安泰古厝,大多會想到新生公園、花博展場。其實,它原本位於四維路上。1978 年,為了拓寬敦化南路而拆除。1985 年,重建於現址,成為歷史建物,受保護古蹟。

我不到六歲就上小學了。小學六年、高等科二年、再加上二年的工業養成所保養組課程,在日治時期,我一共接受了十年的學校教育。十八歲時,進入日本人所開設的高砂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前五年在工廠從事技術工作,後五年升級成為總務人員。我很喜歡打桌球,曾經是臺北市北青年隊比賽冠軍,還代表廠方參加工業團體的四勝制(雙打二組,單打五)比賽拿到總冠軍,因而擁有自由使用工廠設備練球的特權。

1941 年珍珠港事件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漸趨激烈,日軍初期連勝,之後開始敗退。臺灣是太平洋戰區補給站,遭到美軍日夜轟炸,我服務的工廠因而停工,只留下十人看管。廠裏有一部五人操作的消防車,我是隊長,在空襲的陰影下負責留守二年,幸好一切平安。1945 年日本投降,生活回歸正軌。當年年底,接收人員抵達臺灣時,我也是擠在臺北火車站迎接國軍的民眾之一。當看到穿著草鞋,裝備粗糙的隊伍,心中非常失望。後來才知道政府擔憂日軍反抗,因此派來了這批軍隊。

混亂的治安引爆了「二二八」事件。有一天,工廠正常運作,到了下午,守衛室來電話通知,外面有五、六人堅持要進工廠毆打大陸籍員工,經過交涉,由我帶領他們到場裏觀看作業環境。當看到我們井然有序的工作狀況後,他們終於同意離開。送走鬧事者的同時,我也誠懇地建議大陸來的同事們不要回家,留在廠裡的宿舍以策安全。

半個月後,報復行動開始了。從基隆登陸的軍隊分批打到屏東,全臺灣不知死傷了多少人。上下班途中遭遇暴行成為常事,物價更是連續上漲。發餉日得要動用卡車運鈔,但是領到的薪水跟廢紙沒有兩樣;最後幣值改革時,舊臺幣三萬只能換一塊新臺幣而已。

臺灣原本是個農業發達的島嶼,一年的產量夠吃三年以上;但是由於局勢越來越緊張,政府不斷把糧食運往大陸的結果,臺灣反而需要從泰國進口稻米。

百萬軍民從大陸撤退到臺灣之後,1950 年韓戰開打,美軍援助臺灣,設立顧問團,重新派任美國大使。蔣介石藉著軍權與戒嚴等手段,在臺灣重新建立了他的政權。至於我自己,在離開工廠之後,幾經輾轉,進入美國情報單位所建立的電臺擔任技術人員,直到越戰結束,該單位改組,才揮別了工作十八年的職場,帶內人到加州探望留學的兒子。正巧碰上斷交事件,在美國羈留半年才回到臺北。那個時候我五十六歲。

作者與曾孫們合影

在短暫休息之後,我加入堂弟的建設公司當工地主任,十年中大約蓋了五百戶五層樓的房屋。一個工地的平均工期是二年,然後我可以休假二個月,出國散散心。這段期間,我把握住投資機會,或多或少存下了一些養老金。

1984 年,又與老伴到美國探親,因為大部分家人都在此地,遂決定留下,並於翌年五月取得綠卡。既然要在美國生活,就要學好語文,我們開始到聖荷西和密爾必達市的老人中心上英文課,也參加書法班、國畫班。拿到公民身份證時,我已經快要七十歲了。

加州風光明媚、氣候溫和,三十幾年來,我過得非常自在快樂,在書法班練字甚至成了長老。兩年前,老伴過世了,這是我唯一的憾事。她年輕時學過洋裁,婚後因為家父可以幫助照顧孫兒,依舊得以經營裁縫工作室,二十餘年的努力,對家庭經濟有莫大的幫助。在內人的帶領下,子女們也都受到很好的教育,老三留美,老四留日。她有藝術天分,國畫獨成一格,我倆的合作作品,成為兒孫爭相收藏的珍寶。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簡單寫到這裡,順祝同學們、會友們健康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