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極拳源於太上老君老子《道德經》中的思想,「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有致虛極守靜篤」等理論而起源。
二﹒三國華陀五禽戲仿「虎、鹿、猿、熊、鳥」的形體動作而運動。得「血脈流通,病不得生」的益處,提出運動養生。華陀愛勞動,勤鍛鍊,一生精神抖擻,健步如飛。
三﹒印度 28 代祖師達摩來中國後傳達摩五禽拳,仿「龍、虎、豹、蛇、鶴」而創「少林武術」,強身健體,得深功夫、真功夫。有達摩蘆葉渡江奇事。
四﹒武當山武當祖師張三豐,五行八卦拳融會各家拳術之長,以陰陽、剛柔、動靜、養生於一體的內家拳。其人狀貌魁偉,行步如飛,「行遊四方,遊處無恒。」終年莫測也。傳為太極拳創始人。太極源於周易《易經》,太極者無極而生太極,陰陽之母也,「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一之意。
五﹒乾隆年間,武術書籍作家王宗岳著《太極拳論》,晚年於河南洛陽及開封設館傳授太極拳。另據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九代祖傳陳氏太極拳後,相繼發展為五大流派太極拳(附後)。
清朝河南溫縣陳家溝的九代傳人陳王廷創編了陳式太極拳,是相傳五種太極拳流派最早的太極拳種(西元 1754 年,距今約 260 年),其後派生出各種不同的太極拳種,分別有下列五大流派的名家傳人:
(一)陳式太極拳:至陳發科於 1957 年成為其他拳種的主創者及派生者,高級太極拳。
(二)楊式太極拳:由楊露禪(1799 年–1872 年)創編,楊河北永年人,家貧,十歲左右賣身到陳家溝陳德湖家為童工,喜好武術,偷學陳式太極拳,勤學苦練,拳術有成,亦為拳師,後到北京傳授拳藝,至後代楊健侯之三子楊澄浦又不斷修改,成為久傳不衰的楊式太極拳。
(三)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1812 年–1880 年),名河清,河北永年人,開始學練陳式太極拳,拳藝有成後,自創一派,為武式太極拳,取陳、楊拳架之間,為緊小拳架,現今學練人比較少。
(四)孫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1861 年–1932 年),河北完縣人,從幼愛武,學過形意拳、八卦拳,直到民國初年才獨創孫式太極拳,後由其女孫建雲傳授。
(五)吳式太極拳:創始人吳鑒泉(1870 年–1942 年),河北大興縣滿族人,其父吳全佑從學楊式太極拳(楊式小架)開始。吳鑒泉 1928 年被上海武術館聘為拳術教授,1935 年開設鑒泉太極拳社,廣傳吳式太極拳。高手輩出,其得力門徒馬鶴亮成為上海頗有名氣的武術家,吳鑒泉將愛女吳英華(拳劍高手)相許給馬鶴亮為妻,在武術界較有名望。吳式太極拳名傳海內外,吳式「推手」有獨到技巧。
「陳、楊、武、孫、吳」五種太極拳流派相傳時間較久,學的人多而廣,其中陳、楊兩式更是久傳不衰。現在流行的 24 式是 1954 年國家體委邀請全國武術名家、教授學者,從楊式太極拳 85 式改編成 88 式,又從 88 式中簡化精選為 24 式簡化太極拳,為全國統一的武術教材。經過兩年群眾性修練的效果,證明是老少咸宜,易學易練,對養生健體,防病防衰,延年益壽有顯著功效。於 1956 年國家正式公佈實施,成為國內外廣泛傳授表演的基本拳種,初級太極拳。42 式太極拳是國家體委武術院於 1989 年創編七個武術競賽套路中的一種,競賽套路為 42 式綜合式太極拳 ,中級太極拳(初級 24 式 ,中級 42 式,高級陳式),供太極拳愛好者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