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莫赫夫沙漠遊記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莫赫夫沙漠遊記
美國最低地,惡水潭

莫赫夫沙漠遊記

莫赫夫沙漠的大部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東南部,有一小部伸展到加州的中部,以及毗鄰的內華達州、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它雖是北美四大沙漠中的最小的一個,但因為它的地質、地貌和氣候等特異,每年都吸引不少遊客前往遊覽。居住在奧克蘭市的一些華人耆英們,未因年高而對之興趣稍減,也積極參加了這一行列。本人有幸列於其中。現僅將沿途所見所聞,略書數頁,報告給尚未去的姐妹兄弟們,聊以共享此次旅遊之樂。

第一日。晨七時由奧克蘭出發,乘坐一輛大巴士車,經中央山谷向東南行。一出市區,就感到碧天遠彌,大地遼闊,眼界為之一舒,大吐平日蝸居之悶氣。所過乃加州主要的農產區也,成片的果林,栽種整齊,管理良好,綿延不斷於道路之旁。 有水庫一座,庫水蕩漾的碧波調和了周圍土地的單調和乾涸。

中午十二時抵達 Lost Hills,吃午餐。餐畢,繼續東南行,兩、三小時後就進入莫赫夫沙漠。說是沙漠,但地面上並不見沙,而是些細小的石子,從其中長出許多兩、三英尺高的灌木,我不知道這些植物之中、英文的真實名字,姑且以沙蒿呼之,以便敘述。沙蒿的枝幹展開作半球形,在地面上大片生長,但相互間間隔稀疏。據云:這是乾旱地區植被的特徵,因為土地含水少,難以供應他們在一起密集叢生,只能讓它們這樣子稀稀拉拉地散佈。

路過 Red Rock Canyon,只見地層或赭、或黃層層堆疊,使人憶起科羅拉多州的大峽谷來,只是眼前的峽谷規模很小,難相比擬。這是一個多風地帶,加州最大的風力發電廠在焉。舉目四望,就可見到山頭上有許多風車在隨風轉動,產生電力。

晚間宿在沙漠小鎮 Ridgecrest 的一家旅社裏。

第二日。上午七時動身,逆昨日的方向,由南向北行,當然行的是一條新路,兩邊有大山夾持,中間為一片荒廢之地(「荒廢之地」在英文中也叫 desert,後者不一定非要有沙。)。導遊介紹:這地方乃美國海軍試驗武器的場所,中間零零星星的房屋,都是海軍有關人員的住宅。

美國本土最高峰,惠特尼峰

美國本土最高峰,惠特尼峰

荒廢之地北部的土壤含的水分慢慢地多起來。我們開始時,穿越的是只有沙蒿生長的乾旱之地。後來,便能看到有些喬木,但是也是散佈稀疏。地貌上,這裏似乎是屬於所謂的稀樹草原一類。很快稀樹就不再稀了,逐漸多起來,地面含水也漸豐富,後來還看見一泓清流呢,肯定這是來自雪山上融化的水。也就是正在這時,美國本土的第一高峰,惠特尼峰(海拔 14,505 英尺或 4,421 米)傲然地出現在我們的左側,只是由於相距遙遠,覺不出它高聳、挺拔和峻峭的一面。只見它:白雪皚皚,銀妝素裹,莊嚴肅穆,大有威鎮一方之慨。我們曾想前往海拔 6,000 英尺處、它的登山口就近細觀,但是由於山路多彎,駕車不便,為安全計,還是半途折回。

兩旁的山,初時見到的只不過是頂著白帽子的,繼之遇見的便是全身上下緊裹著白罩衫的一群了,我們就在他們之間行進;地勢越來越高,開始時我們對那山頭上的的白雪還必須仰望才可見到,很快對之平視也就成了;到後來,那耀眼的白雪竟被碾壓在我們的車輪之下,我們已身處雪線之上啦!

我們的右邊是一座座的石山,不高,上面似乎只有些雜草。這時有人指著前方,嚷道:「你們看呀!那裏有一把把的筍。」原來那是一根根的石柱(地質學上名為玄武岩石柱),是火山噴出的岩漿,在冷卻收縮時,出現縱向開裂所形成。說它是一把把的蘆筍,實在像極啦!

車行四個多小時,抵達猛獁湖盆地(Mammoth Lakes Basin)。這裏是一片青山翠谷,谷底不寬,蒼翠的松林,自山腳延展到山頂,樹與樹之間的地面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不少矯健的滑雪者就在其間輕快地穿插。山很陡,我害怕他們會失控,一下子從高處墜落到山底,或是撞到一顆大樹的樹幹上,造成不幸。但是上帝保佑,沒有發生這類慘劇。山下有幾幢小洋房和一個公共廁所,雖然都結構簡單,但是色彩鮮豔、玲瓏秀麗,完全可以充作本地的一景,用來彌補純自然景觀的不足。屋子的主人大概是常到這兒來的休假者,現在人不在,門窗緊鎖。戶外有野餐桌,我們拭去桌面的殘雪,在蒼翠的松林和潔淨的白雪之間,就地野餐起來。谷底還有一拱形的木橋,其下流水淙淙。雖然周圍是一片冰天雪地,但是不覺其冷,我只穿了一件化纖外套已足夠應付;可是說「不冷」吧,又不見積雪融化的現象。在我以往所居住的中國江南,在這種氣溫下,白雪根本沒法積存,這種差異是由於什麼原因呢? 我不清楚。

在這東邊有一座山,名叫猛獁山(Mammoth Mountain),是五萬多年前火山噴發出的岩漿造成的,這個盆地就因它而得名。

猛獁湖盆地這一地名中的「湖」字,在英文中為複數,表明這裏的湖為數不止一個,總數要超過一百呢。這地方就是以這引人入勝的湖光山色吸引遊客的,遊客們在這裏可以享受爬山、滑雪、垂釣和划舟等種種樂趣,是一個休閒的好去處。我們的導遊本來對我們講,會帶我們看三個湖的,結果一個湖也沒有看見,說是那些湖全被冰雪覆蓋住了,沒法能見廬山真面目!

下午參觀 Mono Lake,它距上面那一個地點不遠,可是景觀完全兩樣。不再是青山綠水,秀色滿人間了,而是一塊荒漠。舉目所見:只是枯黃一片。Mono 是原先住在這兒的印第安部落的名稱,但是今天人們到這兒來、主要是要觀看它的被稱作為 Tufa 塔的景觀。Tufa 指水中沈積而成的多孔石頭,它的外形與中國園林裏的假山差不多,不過其中多為高聳的塔狀形體,所以就以 Tufa 塔來命名它。它的顏色是灰白的。這塔的形成要歸功於湖底的噴泉,噴泉中含有豐富的鈣,而湖水中有很多的碳酸鹽。鈣和碳酸鹽結合,就產生碳酸鈣,環繞著噴泉口沈澱下來。經過許多世紀的沈澱積累,就成為今日所見到的式樣:在平靜的湖面上,聳立著許多塔形的假山,其中高者已達 30 英尺。

Tufa 塔的生長和形成皆在水中,在水面上應該是不能看到它的。今天能在水面上看到它,是因為湖水下落,使它裸露在水面上的緣故。Mono 湖的水,原是靠上游的 Owens 河飼補,1913 年洛杉磯市為了要擴充該市的水源,竟將 Owens 河改道,使流向該市。Mono 湖水失去了源頭,水位就急驟下落,湖面縮小。在 1941 年的時候,它的三分之一的水面已淪為陸地,。

這樣縮小下去,終有一天湖會乾枯的。環保當局把此事訴諸於法庭,獲得勝訴:洛杉磯市不能再獨佔 Owens 河的河水。Mono 湖水因之再次得到補充,自 1994 年開始,湖水已穩定地在上升。

Mono 湖的水沒有出口,湖的進出水量的平衡全靠蒸發,但是能蒸發掉的只是水,湖水中的鹽類和礦物質因不會蒸發而都被留了下來。這湖在世已接近一百萬年了。在這段漫長時期中,從它四周陸地上被雨水沖進來的鹽類和礦物質估計將近三萬噸,因而湖水的含鹽量很高,是海水的兩倍半呢!

我們遊程中的景點屬於莫赫夫沙漠北部的,現在算是大致看畢,要開始去參觀它的南部了。旅遊車掉轉頭來,在海拔 12,000 英尺的高原上奔馳。我曾經害怕有人會得高山反應,但是出乎意外,幾十位已登耄耋之年的老人,竟無一人感到不適。

車外陽光明媚,照在滿是冰雪、有如粉飾玉琢的山上,十分靚麗。道路兩旁的殘雪未消,歲寒三友的松樹,以它針葉的青翠,點綴著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令人目怡懷開。氣溫肯定很低,但是不覺其冷。當晚宿在 Bishop 小鎮的一家旅舍裏,小鎮大概只有一條街,很整潔,且有一家中餐館。我進去用餐,見眾多的顧客全部皆是白人,只有少數幾個華人在充當工作人員。老闆娘對我說,這鎮只有十個華人,都是嫁予西人為妻者。飯館的烹藝尚佳,只是價格不菲,生意倒興隆。

第三日。Bishop 小鎮的地勢肯定不低,因為它的山上、山下都還是積雪呢,可是皎潔的白雪在目送我們離去後不久,很快就不見了!南行的道路越走越低,氣溫卻是越走越高,我脫去化纖外套,只留下一件 T 恤,完全可以適應。現在綠色的景色不再現了,代之的又是一片枯黃,地方又變得十分乾燥。靠山處似乎地下水還豐富,憑它有自來水設備和地面還有植被這一點來看,可以得知。遠處就是我們中國人說的真正的沙漠了,不過面積不大,它的沙粒就跟我們吃的玉米碴兒一樣,十分細小。我看見一隻八英寸長的蜥蜴從草叢裏跑出來,這應屬於沙漠風光吧,所以順帶提一下。

這一大塊地方就叫死亡谷。

名字聽起來很可怕。它的由來是在 1849 年,有一隊採金的人企圖穿過這峽谷時,有一個隊員大概是經受不了惡劣天氣的折磨和旅途的勞頓,在途中不幸去世。惡耗傳出去,大家乃都以死亡谷一詞來稱呼這地方。

這裏環境十分惡劣倒是事實,它是北美最熱、最乾、又地勢最低的地方。這最後一項我們見到了,它是一個小池塘,裏面水是綠色的,旁邊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BADWATER BASIN 282 FEET/85.5 METERS BELOW SEA LEVEL(惡水盆地海平面下 282 英尺/85.5 米)」。在北美這要算最低之地了,中國的土魯番,海拔是負 502 英尺,比這還要低得多呢。說它最熱:它在 1913 年 7 月 10 日,寒暑表內的水銀曾爬到華氏 134 度,相當於攝氏 56.7 度。我們這次來這裏遊覽選在四月,就是因為這時候這兒的溫度最宜人。要表明它最乾吧:它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 2.36 英寸(60 毫升)。在 2004 年中到 2005 年中這一段時期內,它曾獲得近 6 英寸(150 毫升)的降雨量,當時的積水在這山谷裏形成了好幾個湖泊。可惜,這些湖泊的壽命不長,很快它們的水份就被乾燥的空氣蒸發光了。

幾十萬年前,這地方原是一片水光瀲灩的大湖,後來就是因為溫度上升,空氣轉乾等原因,湖水被蒸發掉,只剩下幾個小水坑。裏面的水含有很多的鹽類和礦物質,不適於人畜飲用,因而被視之為「惡水(Bad water)。」

與惡水相匹配的是窮山(Badlands),它的所在與惡水相距不過十餘分鐘的車程。是幾塊如大型電影院大小的淺黃色巨石組成,上面寸草不生,蟲豸不居,沒有一點生命的跡象,因而選用這個最壞的字眼來形容它。其實它在已往的時候,上面也曾覆蓋過一層沃土的,只是經不起狂風暴雨的沖刷,這層薄薄的肥沃的表土就被風和雨侵蝕得乾乾淨淨,成為目前這個醜陋的模樣。

當天晚間我們憩息在拉斯維加斯,結束了這次曼赫夫沙漠的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