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航遊地中海三國(下)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航遊地中海三國(下)
作者攝於希臘雅典古代衛城上的伊麗車赤詠廟(五根女雕像石柱)

航遊地中海三國(下)

上一篇:航遊地中海三國(中)

~希臘~

希臘由巴爾幹半島南部及其附近約二千個大小島嶼所構成。這些島嶼中,大約只有一百六十六個島有人居住。國土總面積約為 13.2 萬平方公里,人口 1,090 萬,但其領海卻高達 40 萬 平方公里。半島的大部分屬多山地形,自南斯拉夫延伸的阿爾卑斯山脈跨在半島中央。農業是希臘的傳統產業,但適合耕作的農地只有四分之一弱,自然資源有限,因而他們不得不另找生計。近年來依靠著他們祖先留下的大量古蹟,旅遊業已取代農業,成為國家最大的收入之一。其他尚有商業航運,其所有船隻的總噸數在國際上佔有重要的份量。

全國約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都市。首都雅典,包括其出入港口比里亞斯的居民,最多 370 萬。第二大城是東北部的帖撒羅尼基港市,人口 75 萬。現代的希臘人係由歷代的侵略者經由定居、混合、同化為主。最早的希臘人算是少數民族,約只有 30 萬人,現集居於東部,他們是希臘古國土熱斯(Thrace)的後代。

希臘的地理位置在歐、亞兩大洲的十字路口上,故在歷史上曾發生長期的動亂。 3000 BC 至 1200 BC 的青銅時代,曾有錫克拉力克及米諾等先進文化的繁榮;紀元前十二世紀,邁錫尼人取代古代希臘土熱斯人,在經過一段黑暗時期,一直到了紀元前八世紀,才有文化及軍事的發展; 431–404 BC 的伯羅奔尼撒長期戰爭,雅典人被軍國主義的斯巴達人擊敗;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二世又很輕鬆地征服希臘,王子亞歷山大的雄心更超越其父志,他輝煌地進軍亞洲次大陸,埃及,波斯,阿富汗及印度。可惜在 323 BC ,他以三十三歲英年去世,致其麾下諸將領,將他的帝國瓜分,各據為王。

205 BC,羅馬人開始侵入希臘;146 BC, 希臘及馬其頓成為羅馬帝國的省州;395 AD,羅馬帝國分成東、西二個帝國,希臘屬於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基石; 1453 AD,拜占庭被鄂圖曼取代,大部份的希臘領地變成鄂圖曼帝國的一部份。其中克利特島一直到 1670 AD,才被併吞。只有科孚島,是唯一未被土耳其佔領的地區。

1821 年,希臘發起獨立戰爭;1833 年,土耳其鄂圖曼勢力撤出希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總理與英法聯盟,而王子卻與奧國皇妹凱扎成婚致受到反對,導至國王退位離開希臘。現希臘已成民主政治,終止二千年的外來控制。目前是歐聯組織之一員。

希臘(Greece)的名稱,起源係來自「Graeci」,按拉丁語是「小希臘種族」的意思。希臘人是天性的樂觀主義者,非常好客,若你能說少許希臘話,他們會很高興的歡迎你。英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在偏遠的鄉村中也有人會說英文。希臘人認定橄欖樹是和平兼和睦的象徵,所以常在賓客頭頂戴上一圈橄欖葉冠。橄欖是主要的農作物,在丘陵地滿山都是橄欖樹園。我們看到樹下舖有黑色尼龍網,據說是收成時搖動樹枝讓果實自動落網,而不必一個一個摘取,以提高工作效率。希臘菜中使用橄欖油很普遍,他們的午餐時間是下午二 時,晚餐八時。

雅典

首都雅典歷史悠久,因而古蹟也特別的多。依據具權威性的國際旅遊雜誌建議遊客參觀的地方如下:

1﹒古代衛城(Acropolis),有帕德農神廟(Parthenon)及多數古蹟。

2﹒古代市場(Ancient Agora),位於衛城西北面,是古代政治中心。

3﹒伯拉卡(Plaka)觀光市集,位於衛城東北近鄰,在這裡可選購紀念品。

4﹒憲法廣場(Syntagma or Constitution Square),看衛兵交班儀式。

5﹒國家考古學博物館(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在市區偏北位置。

以上僅做參考,主要還是看個人的興趣及時間的安排而定。至於我們的雅典二天自助旅遊,除上述憲法廣場因時間的關係未能前往外,其他四處均悉數參觀過,並且還就近到古代市場附近的羅馬市場(Roman Agora)看八角風塔(Tower of the Winds)及奧林匹安.宙斯廟(Temple of Olympian Zeus)。玆將所看所聞簡述如下。

古代衛城

位於雅典市中心稍偏西南處,是一塊半月形岩質丘地,長約 350 公尺,丘頂高出附近街路約 70 公尺。從眾多優雅的古代建築物殘跡,我們可想像在紀元前五世紀,雅典黃金時代的培里克利斯(Pericles)全盛狀況。這個衛城在沙拉米斯戰爭時,被波斯人將所有寺院悉數破壞,並由外來勢力佔據雅典人崇敬的聖地達 1,500 年之久。一直到 1833 年土耳其衛兵撤離後,始由希臘收回,訂為國家紀念遺跡。後由考古學家著手挖掘、修補遺蹟, 並將包括土耳其人佔領中在帕德農神廟內加建的一棟清真寺也一併拆除;其他如佔領軍所設的堡壘、護牆及法蘭克塔等也全部拆掉。這些撤除工程一直繼續到 1983 年才告一段落。但當我們參觀時,帕德農神廟還在局部修補中,施工用的鷹架仍架設在工地。

帕德農神廟

該廟是世界有名的古建築之一,由希臘名建築師加里克拉特斯設計, 447 BC 著手,經九年施工 完竣。係位於衛城中央稍偏南的堅實岩丘上,長 70 公尺,寬 30 公尺,高度 12 公尺,自市區各角落遠望頗為顯著突出。該廟係奉獻給雅典娜女神,其雕像高 11 公尺,以金及象牙為材料,由菲迪亞斯於 438 BC 所完成的傑作。但英國統治時,已被強行運走,目前只遺留雕像的基座。 1687 年, 威尼斯人圍攻以衛城做為陣地的土耳其軍隊時,用加農大砲擊中神廟,致廟內軍火庫的彈藥爆炸,損毀屋頂、廟內設備及 14 根外柱。目前殘存在廟址的白色大理石外柱,昂然地向上挺立,似向世人呼籲和平的寶貴。

伊麗車赤詠廟(Erechtheion)

位於帕德農神廟北側近鄰, 421 BC 建築。雖然規模不大,但卻佔衛城中最神聖的地位,它的名稱是紀念雅典神話中的一位國王的名字。南面走廊採用女雕像做為外柱,風格特殊,可惜 1827 年獨立戰爭時,被土耳其砲彈炸毀。目前將其中四根收藏在衛城博物館展示,並另仿造同樣形狀的女雕像石柱填補。廟邊一棵老橄欖樹,據傳說是雅典娜的手植。

除上述較主要的古蹟外,在衛城尚有數項歷史性遺蹟,簡介如下:雅典娜勝利女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及衛城門樓,位於帕德農神廟西側,這兩座建築物差不多靠在一起,於 421 及 432 BC 前後完成。至於衛城坡邊在古代也曾利用地形開啟兩處劇場,分別於東南角隅於 342–326 BC 建造一萬七千座位的狄厄尼索斯(Dionysos)劇場及西南角於 161–174 AD 設置五千座位的希律斯.阿堤庫斯(Herodes Atticus)。後者目前仍常常被用以舉辦露天音樂會。

衛城博物館:位於帕德農神廟東面, 1878 年開幕,事後為配合展示項目的增加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修佈置。該館雖鄰近神廟卻將地基放低,設階梯進出,難免會造成不便。但我個人的猜測,其主要目的應該是避免自下面街上仰望丘頂的神廟時,美好的視界被博物館遮蔽,不能犯喧賓奪主的大忌,是設計的主旨。

古代市場

是古代雅典的政治中樞,於 600 BC 創設。當時已實施民主政體,設有議會、法院等。1930 年,曾有研究古典學術的美國學校掘探這座古代市場時,曾發現整排的綜合建築物。這裡有圖書館、寺廟、戲院、學校及設有很多商店的拱廊,這裡曾是社區的商業活動中心,甚至設有造幣廠製造銀質硬幣。399 BC,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曾被起訴,並關進這裡的拘留所。

希臘雅典古代市場內的希費斯德斯翁廟

希臘雅典古代市場內的希費斯德斯翁廟

目前在古代市場西面小山坡上的希費斯德斯翁(Hephaisteion)廟,係建於 449–440 BC,是雅典所有古蹟中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建築物之一。另外在靠近該廟坡下,有一座羅馬皇帝哈德里安(Hadrian, 117–138)的雕像豎立在那裡,可惜沒有頭部。位於東面的一長排的建築,就是阿達路斯柱廊(Stoa of Attalos),是阿達路斯國王於紀元前第二世紀所建,並曾做為圖書館等使用;267 年被異族放火燒毀,一直至 1953–56 年才在原來基礎及利用殘存的石料予以重建。目前用做博物館,展示古代生活用具等。

伯拉卡

位於衛城約半公里一帶,縱橫各有四、五條街道的範圍,這裡是雅典的歷史中心。Plaka 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當年土耳其所雇用的阿爾巴尼亞士兵都居住在這一帶,阿爾巴尼亞話 「pliak」 就是「舊」街的意思。目前無論遊客或當地人大家都較喜歡在這裡的餐館或古風的商店瀏覽。這裡較有名氣的景點如下:

巴拿佳(Panagia Gorgoe)是一棟十二世紀的迷你型教堂,大小僅有長 7.5 公尺,寬 12 公尺,完全以大理石所建的平面佈置十字形古典拜占庭式教堂。當時這裡只是一個小部落,因而袖珍教堂也能派上用場。

另一座稱為尼科拉奧斯(Nikolaos)的小小禮拜堂,是十一世紀標準型拜占庭建築,在十八世紀曾改建一次。很多人喜歡在這裡舉行婚禮。

雅典大學博物館(University of Athens Museum):這座三層樓的房子是雅典最早的大學教室,1837 年 5 月落成,當年有 33 位教授及 52 名學生,1841 年遷到新校舍。1974 年成為博物館迄今。

國家考古學博物館

通常簡稱國家博物館,但我們在該館正門卻找不到它的名稱。為何如此雄大的建築物卻沒有題名? 這座富麗堂皇的博物館是於 1891 年開幕,館內收藏豐富的展示品。1939 年又增築翼廂房,擴大展示面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安全起見,曾將若干珍貴的展示品疏散至他處或移入地下室。戰後,於 1946 年重新開放。該館較有名氣的展品包括: 1600 BC 純金精製的著名國王「亞格門農的面具(Mask of Agamemnon)」,它由謝里曼在邁錫尼(Mycenae)發現; 1900 年在安特基西拉島發現的古希臘藝術風格的青銅人像「安特基西拉的青年(Youth of Antikythera)」;以及 100 BC 於德咯斯(Delos)發現的大理石雕像-阿芙羅狄蒂及牧羊神(Aphrodite and Pan),是美麗的愛神及人身羊頭和羊腳的畜牧神,其雕工非常精細。如同巴黎羅浮宮博物館有三寶(蒙娜麗莎的微笑,維納斯愛神及勝利女神)的話,那麼上列三件應為此館的三寶。

附註:
(一)該館部份展示室禁止拍照,也有若干陳列物可以拍照,因而照相機可隨身帶入。至於稍大的手提包或背包就必須暫寄存入口處。
(二)博物館前右側路邊有觀光公車起終站。每半小時一班,繞市區主要的景點,任何一站均可上下車,一票在手可以一天有效,似頗方便。

羅馬市場

位於古代市場東鄰,步行約十分鐘可達。圍牆內除十五世紀為紀念土耳其米赫梅特皇帝所建小小清真寺菲池耶外,紀元前一世紀所築怪異建築物-風塔,也頗引人注目;高 12 公尺,直徑 8 公尺,八角形的大理石構造物,外牆裝飾八面各不同的雕刻圖案,是具有水時鐘兼有氣候風向標雙重的功能。由天文學者肯熱斯特創設,據說其準確度也始終使眾人滿意。一直使用到十七世紀,俟發條轉動時鐘問世後才功成身退。

奧林匹安宙斯神廟遺跡(Temple of Olympian Zeus)

曾是希臘最大的寺廟,位於伯拉卡觀光市集的東南近鄰,現場遺留的 15 根粗大石柱是很明顯的地標。該廟曾自紀元前六世紀開工,費時超過 650 年,由羅馬哈德里安皇帝於 132 年完成。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科林斯式(Corinthian)石柱,高 17 公尺,下段直徑 1.7 公尺,原來 104 根石柱,目前僅剩存 15 根。據考古學者表示:該神廟約 96 公尺長,40 公尺寬。哈德里安皇帝第二次再來雅典時,又再奉獻鑲有象牙的金雕像在該廟內。該神廟西北角隅圍籬外街道旁,另有一座二層式哈德里安拱門樓,是 131 年所建。

古代奧林比亞(Ancient Olympia)

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岸,如自東岸雅典前往,單程約需五小時半的路程,每天有班車來回。但我們的遊輪是靠泊在卡塔扣崙港,搭遊覽車向東行約 40 分鐘到達。古代奧林比亞被綠色的丘陵及河川包圍,曾係宗教寺廟的聖地、教士宿舍及公共建築物,是每四年一次的奧林比克競賽的集會埸所。第一次古代奧運曾於 776 BC 舉行,是希臘歷史上的大事。最起初參與的人,受限於交通的不便,人數不多,競賽項目也沒有幾項。據記錄,第一屆男子短跑冠軍,是住阿里斯附近的一位廚師,叫做扣羅伊伯斯(Koroivos)。後來參加者逐漸增加,競賽項目也加多,像摔跤、拳擊、馬術等,甚至附設少年組項目。到了 146 BC 羅馬人執政後,制定禁限規則,以及宗教團體表示無法保證選手及觀眾安全等原因,於 393 年被迫停止。到了 1896 年 4 月,第一屆現代奧會在雅典市將亞狄投斯丘谷建成 U 形、觀眾席能容納六萬人的大理石座位運動場上重新舉行。

古代奧林比亞舊址,大致分為田徑運動場及管理區,中間設有進出場石砌拱門。運動場跑道 212 公尺 ,寬 28 公尺,鋪有大理石起跑線;三面有斜坡草坪,能容納觀眾約 45,000 人;管理區以宙斯神廟為中心,周圍有議事廳、財務寶庫、工作房及宿舍等。可惜 551 年發生大地震,將大部分建築物震毀,像宙斯神廟,外排石柱推倒在同一方向,好像有規則地排成一列,在原位靜躺一千多年而沒有人移動過。

科孚島(Corfu)

位於希臘本土西北海岸對面,長約 70 公里 ,寬自 3.5–25 公里,北寬南狹。這個肥沃兼戰略重要位置的島,自古就成為鄰近強國的併吞目標。229 BC, 成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337 AD,開始改由拜占庭統治,但屢次遭野蠻的可特族人破壞,諾曼人及安如王族也先後來侵佔;然後分別由威尼斯(1386–1797)、法國(1807–14)、英國(1814–64)、最後才由希臘統一併入疆域。其間土耳其也始終對科孚島覬覦欲侵,並曾於 1537 及 1716 年前後兩次進攻,但未能得手。

科孚港市(島名與市名相同:Corfu)位於該島中部東岸,面向巴爾幹半島西岸相隔數海浬,中世紀曾是希臘的大都市之一。觀光景點包括: 十六世紀前後所建新舊要塞;聖.斯匹里崙教堂;十七世紀威尼斯人遺留的鎮公所;至於考古博物館,則位於市郊南方海邊。

除上述景點外,位於該島西岸的帕萊歐卡斯提沙(Palaiokastritsa)也頗有觀光價值。有十三世紀拜占庭的要塞,十七世紀所建的摩尼.狄奧多叩(Moni Theotokou)修道院等,都是遊客喜愛的地方。

克利特島(Crete)

是希臘最大、最南面的島嶼,東西長度約 250 公里 ,南北向最寬處約 40 公里 ;總面積達 8,400 平方公里,係多山兼深谷的地勢。古代曾擁有世界最早的米諾(Minoan)文化,紀元前三千年已形成米諾部落。島上的木材是造船的好材料,故島民的海上交易發達甚早。距埃及北岸只有約 400 浬,因而也吸收古代埃及文明。米諾文化雖然有文字,但卻沒有宗教寺廟,更沒有軍事設施。

68 BC 羅馬人首先來犯,395 AD 被拜占庭統治, 824 年編入阿拉伯人的版圖, 961 年拜占庭捲土重來,1204 年威尼斯人, 1680 年換成鄂圖曼,至 1908 年併入希臘;第二次世界大戰曾被德軍佔領,但 1944 年,英國海軍將它奪回。

我們的遊輪是停泊在該島北面伊拉克里奧港(Iraklio),這座港市在新石器時代時就有人聚居。紀元前後,羅馬人在這裡設港;十三世紀,威尼斯人將該港市做為克利特首都,也是愛琴海域的行政中樞。現該市的考古博物館,是以收藏古代米諾藝術遺物最豐富而聞名世界。

部份乘客下船後,搭遊覽車沿 75 號公路西進,繞行山間約一小時後,到達黎西諾(Rethymno)港市。這裡曾是一個希臘羅馬市鎮,十六世紀由威尼斯人統治,留有 1570 年建造的大要塞,也曾成為文藝中心。今日為克利特島的知識分子集居地,有很多建築物,仍保持威尼斯式或鄂圖曼風格而增添市容多樣化。

該港市南面山上的奧坡司玆亞斯(Opsigias)村附近,有一座五世紀的麻尼.阿卡狄奧(Moni Arkadiou)修道院,曾於 1866 年 11 月 9 日發生驚動世人的慘案。當年因執政者為壓制爭取宗教自由的民眾,曾派軍隊捉人迫害,這些民眾逃到該修道院,擠進彈藥庫避難。在被鄂圖曼士兵發現後,向彈藥庫投擲火把,瞬時發生大爆炸,導至成百的基督教徒及回教徒,包括婦孺,幾乎全數被炸死。迄今被炸的房子沒有屋頂,仍保持當年慘狀。另外該修道院也設一小小博物館,展示當時的遺物,供參訪者悼思。

聖托里尼島(Santorini)

該島位於雅典東南約 210 浬處。1500 BC 前後,曾發生火山大爆發,造成部分陸地沈入海底,造成奇異地貌。環島海岸大部份形成陡坡,海濱找不到空地蓋房子,坡上的平地也引不起住民太大的興趣,結果大家擠在坡肩。其唯一的好處,就是從高處俯視海景的範圍廣遠一點,這種情形在地中海沿岸各地屢見不鮮。

主要港市飛拉(Fira)位於港岸頂部,海拔 260 公尺高地邊緣,港口和市區的交通必須依賴載人索道或騎驢子沿古道九彎十八曲的陡坡往來。至於我們的遊輪太大,吃水又深,只能停泊在遠離淺水碼頭海灣中,再靠小艇接駁上岸後改搭遊覽車繞上高地,回程搭索道下來碼頭。

該島海灘的特色是黑色火山砂,它較易吸收日光變熱。夏天聞名前來的遊客特別多,往往超過住民人口(12,000 人)的數倍,頗熱鬧。

麥扣諾斯島(Mykonos)

攝於希臘愛琴海上的麥扣諾斯島

攝於希臘愛琴海上的麥扣諾斯島

位於雅典東南東約 140 浬愛琴海中的小島,面積約 90 平方公里,人口 4,500 人。港口設備比聖托里尼更簡陋,遊輪不能靠岸且沒有小艇接駁。因此,遊輪就需使用自身的救生艇從事接駁,因而得以增加操艇演練,這對應付緊急狀況時有益。該島給遊客的印象是枯燥沒有綠化,所有房子一律塗成白色,據說是地方政府的規定。還有到處都有小小的家庭教堂,據導遊說:「按法令規定,若在私家範圍內設有教堂者,它的周圍房子可算做教堂的附屬房屋,均不必扣稅,所以島上有 450 棟以上家庭教堂。」該島的世界主義濃厚,夜生活豐富多采,且有很多頗有名氣的海灘,是愛好裸泳者的天堂。至於在碼頭附近的狹巷內有一家有名的服飾店,叫做:咖拉提斯(Galatis)。據說美國前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及影后伊麗莎白.泰勒等名女人,也曾經是該店的貴客。我們慕名進去,卻失望而出,因皆屬奇服怪飾矣。

同一系列:航遊地中海三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