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四季耕耘,桃李芬芳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四季耕耘,桃李芬芳

「青出於藍」這成語典故出自《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靛青是從蓼藍提煉而成的,但是顏色比蓼藍更深。後用「青出於藍」比喻學生超越老師,後人勝過前人(註一)。學習這成語典故對我有所啟迪。

我在中國是一名中文老師,八十年代移民來美,又繼續從事此職業,先後在康寧、仁愛中文學校任教,一晃就十餘年。現享受退休生活。2018 年某一天,我在信實谷宣道會學集體舞時,偶遇一位家長和我打招呼。她非常自豪地告訴我她的女兒已博士畢業,現已在 Google 工作了。我聽後,感到十分欣慰。她的女兒姓梁,從中國來美的。當時才七、八歲,就顯示出她的聰明才智,主動回答問題,不怕羞、不怕錯,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運動,是位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如今成為一位學者,真的不簡單。

2019 年 4 月一個艷陽天,我步行到 San Jose Morrill Walgreens 商場的藥房取藥時,有位英俊青年小伙子穿著工作服,在輪到我取藥時,他詢問我有沒有教過書?我回答說:「在仁愛中文學校教過。」他接著回答說:「我是該校的學生,妳是我的老師,教過的張某某。」這時我才醒悟過來。他還說:他很珍惜小學的資料,每年的年刊至今他一直保留著。

上述兩例,我曾是他們兩人的啟蒙老師,現在他們都已長大成才,和我相比,他們都超過了我,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浪勝過前浪。

回憶在仁愛、康寧中文學校的日日夜夜,多麼值得懷念呀!

上好中文課,首先要引起學生求知的興趣。每篇課文都有其中心,執教者根據不同課文的要求,給予學生一定的知識:朗讀、抄寫使學生了解課文的一種手段;解題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如《中國語文第二讀本》有一篇課文,題目是《世界真細小》,我以地球儀為例,用提問句提出:世界有多大?有五大洲、四大洋;有黃、白、黑等各色人種,他們在地球上生存發展,現用跨張的手法,把世界縮小成地球儀那麼細小。從地球儀上,可以看到海洋、陸地,想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 —— 春光明媚,鳥語花香;陽光燦爛,百花開放;天空湛藍,繁星點點;白雪茫茫,枯木逢春。世界是那麼美好,人類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因而引起學生對世界探討的興趣。這些固然不可少,但形象化教學更為重要。方法有多種:

一是實物展覽。如講《旅行》一課,我把從中國旅遊中帶回來的紀念品,選印有西安的窯洞的圍裙,南京的雨花石,四川九寨溝風景畫等,展示給同學觀看,並簡單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見聞。

二是繪畫。如講《天使島》,先畫一個帶有翅膀的少女,象徵天上派來的使者,再介紹天使島的地理位置(它位於三藩市漁人碼頭外),使學生了解它雖美其名「天使」,但實際上卻是實行排華、迫害華人的地方,對過去的歷史有所了解。又如講「中秋節」一課時,在介紹「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傳說時,我都用圖畫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是手舞足蹈或必要的動作手勢相配合,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產生聯想,收到彰明顯著的效果。在講「土風舞」一課時,我邊講邊跳。課文是介紹菲律賓的竹竿舞、日本的盆祭舞、中國的秧歌舞、美國的四方舞,反映了世界各國的民族特色。我還補充了中國兒舞:「月光光,月光光,梧桐樹下洗衣裳,洗得這樣白,好讓兒童上學堂。」這首兒歌寫一位年青的婦人在皎潔的月下洗衣裳,為了讓孩兒穿著乾淨的衣裳上學。它反映了家長從小就望子成龍的心情,深一層的意思,是要孩子們刻苦學習,不要辜負父母的期望。我邊唱邊跳,使學生了解跳舞是表現日常生活的方法。又通過教學生跳秧歌舞,加深他們對中國民間舞蹈的了解。

吸取教訓,提高教學水平。在九十年代,我在康寧中文學校執教時,有位小朋友平時很活躍、也很聰明。當我在課堂上小結大家做作業的情況,表揚了一些做得很認真的小朋友而並沒有提到他的名字,忽然發現這位小學生趴在凳上,把我們嚇了一跳,向前詢問,他也不回答,只是不理我們。他的舉動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這要怎麼辦?觀察他的情況並無大礙,於是我們繼續上課。課後,和他的家長聯繫,匯報他的表現,加強與家長溝通。事後,我總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沒有注意到同學的情緒。每位小朋友都需要肯定,如果沒有得到肯定,他們會鬧情緒的,所以老師教學需要全面考慮,不能疏忽。又如,我在仁愛中文學校同樣遇到這樣的事情,兄妹倆同一個班,妹妹聽話、守紀律、上課專心致志,成績優秀,我表揚了她,她的哥哥就當場哭起來。我做為老師,勸了他多次,他都止不住哭,好像受了很大委屈。家長也在場,但不吭聲。他為什麼哭?是不是不服氣或是有其它的原因?

以前我看過報章刊載一則新聞,題目是《受歡迎的畫家》,敘述一位畫家,替人畫相,不論多醜的人,只要給他畫像,都會高高興興滿意地離開。原來凡是醜陋的人,他都仔細地觀察,找出他的善良、有優點的一面進行描繪,所以畫出來的人像都是標緻的。這啟發了我,每個人、每位小朋友都有優點,注意發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為了繼承中國優良文化的傳統,每逢中國節日,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都會一一介紹;重大的節日將會舉行慶祝。如春節期間,小朋友要學寫春聯。入學一年級開始,就安排時間練書法,到新年前後就學寫春聯;如 2002 年是馬年,他們就寫「一馬當先」、「萬馬奔騰」、「馬到成功」、「千軍萬馬」、「車水馬龍」等。他們非常感興趣,興趣就是他們的老師。仁愛中文學校,每年學期結束,都要舉行大型的表演會,每班出節目。如 2004 年是猴年,粵語五年級將學過的知識串連起來,排成一齣戲,名叫《新年樂》:

開始敲鑼鼓:咚、咚、咚,噹、噹、噹;

放鞭炮:劈哩、啪啦,劈哩啪啦造成歡樂氣氛;接著朗誦:「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今年是猴年……誰的尾巴長?猴子尾巴長。」;「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註二);

花果山的孫悟空來了,迎新春,賀新歲,恭祝大家新春快樂,今年更好!結尾又敲響鑼鼓,咚咚咚!這樣表演,既能溫故知新,又能了解中國的十二生肖記年的方法,鞏固了學習的知識。

我將點點滴滴的資料,積累起來,寫成此文。願學生們回憶昔日學習中文的情景,奮發圖強,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在不同崗位上發揮作用,貢獻自己的力量。

註一:摘自《漢語成語小詞典》。
註二:摘自唐詩,作者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