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重陽溯流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重陽溯流

為甚麼農曆九月初九叫重陽節?古時,人們常用陰陽解釋宇宙的各種現象。《易經》:「以陽爻為九」。將「九」算為陽數,九月初九,日月並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

「重陽節」又名重九節,茱萸節。相傳,東漢時,有個叫桓景者,跟費道人學道。一天,費道人對桓景說,九月初九,你家將有大禍降臨,務必登高飲菊花酒消災。桓景篤信無疑,這天,帶著全家老小到山上避災。黃昏時分回家,果如道人所言,雞犬牛羊暴病而亡。據傳,這就是重陽登高,飲菊酒的由來。

其實,愛國詩人屈原《遠遊》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宮兮」,說明重陽節戰國時已有此俗。周處《風土記》「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酒,謂登高會,又名茱萸會」。「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辟除惡氣而禦初寒」。可見,古籍記載早把重陽登高、賞菊飲酒同消災益壽聯在一起了。

重陽節最早起於中原一帶,後流行全國。重陽這一天,除登高賞菊飲酒外,還要吃重陽糕,也叫菊糕,或稱花糕,據考,可能是漢朝「蓬餌」的遺製。糕上最初插的是菊花,隨著時代的演變,也有插各式小彩旗,後漸成民間習俗。

古時,人們對重陽節非常重視,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有北宋開封「九月重陽,都下賞菊」、「都人多出外登高」的盛況。周密《武林舊事》載:「於八日作重九安排」,以備翌日隆重慶節。

據史載,明代,自九月初一起,就開始吃重陽糕,重陽當日,皇帝親臨萬歲山登高。此俗直延清代。

重陽節又常為詩人所吟詠。歷代詩人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句,首推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它抒發了詩人懷念故鄉、親人的濃鬱淳厚之情。唐代詩人崔曙有詩云:「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採桑子.重陽》一詞中的「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亦為人們熟知。

如今,中國大陸已法定「九九」重陽為老人節,尊老愛老,治國愛民之道。孔孟先賢遺訓「老有所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樂見神州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