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黃鶴樓探謎》之六:芳草萋萋之謎
-鸚鵡洲古代位在長江那邊?
-鸚鵡洲近代為什麼和漢陽連成一片?
鸚鵡洲除了戶萬家之謎外,還有另一個謎,就是鸚鵡洲古代位在長江那邊?近代為什麼和漢陽連成一片?現代許多書刊都是這樣回答的:鸚鵡洲古代位在武昌這一邊,明末清初才消失,同時漢陽那一邊緊靠江岸又淤出一個新鸚鵡洲;有的書刊還記載鸚鵡洲的具體位置,即在黃鵠山前江中,上起鯰魚套,下抵黃鵠磯,長約七里半;有的還繪有圖,圖中的鸚鵡洲距武昌很近,距漢陽遠一倍還多。為什麼如此認為呢?
一是和戶萬家一樣,對魚玄機詩和范成大、陸遊的遊記作了錯誤的理解。以為鸚鵡洲前,就是很近,就是近在眼前。其實「前」只表示前面,不表示具體遠近。如明詩人楊基《雪中再登黃鶴樓》詩中「樓前絕景冠今古,況有繽紛雪花舞。玉樹參差識漢陽,銀洲浩蕩迷鸚鵡。」漢陽和鸚鵡洲都在黃鶴樓前,誰近誰遠,詩上看不出來的,眼睛才看得出來。
二是武昌有黃鶴樓。詩人多從黃鶴樓看鸚鵡洲,寫鸚鵡洲,使讀詩的人以為鸚鵡洲是位在武昌這邊。如明人黃福《過武昌》詩中「城頭黃鶴樓,城外鸚鵡洲。」使人感到黃鶴樓和鸚鵡洲只有城牆之隔,相距很近。
三是清代有關漢陽補課洲的爭訟。這使人以為武昌的古鸚鵡洲,在明末清初被沖毀消失;漢陽的新鸚鵡洲,在清雍正、乾隆年間新淤出;所以有了要漢陽補課(蘆稅)之爭。實際上,武昌只有部分白沙洲被大水淹沒,漢陽新淤洲又遠離武昌,最後仍屬漢陽鸚鵡洲。
對於鸚鵡洲在古代位於長江那一邊?過去也有人認為位於漢陽這一邊,只是未被多數人承認,被位於武昌一邊之說掩蓋了。這個是非一定要分清楚,使之符合本來面目。
首先,要弄清楚鸚鵡洲所在的長江的主泓道在一邊。每一沙洲都要把江水分為主泓道和次泓道,主泓道比次泓道寬和深,主泓道在那一邊,就表明離那一邊遠。從記水系最具體和最有權威性的《水經注》來看,它在《江水三》中寫:「江之右岸,當鸚鵡洲南,有江水右迤,謂之鄂渚」和「江之 右岸,有船官浦,曆黃鶴磯西而南矣,直鸚鵡洲之下尾。」何謂江之右岸?此段長江由南向北流,右之右岸,即為東岸武昌。何謂右水右迤,迤為江的主泓道,右迤,即江的主泓道在武昌這邊。主泓道寬和深,是通航之道。次泓道窄和淺,是打魚的水道和上洲砍柴等渡口。弄清了這個水流知識,才能弄清鸚鵡洲位於長江那一邊,才能理解范成大和陸遊的船要航行在鸚鵡洲和南市之間以及停泊鄂渚了,才能理解楊基詩中打魚人家為什麼面對漢陽和漢陽婦女上洲賣魚了。
其次,再細讀有關寫鸚鵡洲的詩,發現從黃鶴樓方面看而寫的,都簡單和抽象,從漢陽方面看而寫的,都詳細和具體,誰遠誰近,以此可分。崔顥是從黃鶴樓方面看而寫的,僅有「芳草萋萋鸚鵡洲」簡單一句。再看李白《鸚鵡洲》詩,他是謫貶夜郎後,返經漢陽,被好友留住漢陽時寫的,漢陽城曾有他住過的太白巷。他前三句是寫洲名,因曾有罕見的鸚鵡飛來而得名;後五句是寫長洲上孤月下的蘭葉香風、桃蒼錦浪種種風光和遷客獨看的心情。說明他離鸚鵡洲近,才能寫得如此細微。他詩中寫了桃花,漢陽城外鸚鵡洲邊曾有桃花堤。孟浩然《送王九遊江左》詩,江左是漢陽,他是遊漢陽寫出的。前兩句寫昔日是在黃鶴樓上遙看鸚鵡洲,未有看清和寫出什麼;後九句寫這次遊漢陽看的,看得很清楚,寫出了洲勢和水流,洲上的水鳥和沙灘,洲邊的縴夫和船女,滿洲的蘆花和香草,遊後永遠難忘。
三國關於黃祖之子射,在鸚鵡洲大宴賓客和黃祖殺禰衡並葬於鸚鵡洲之事,雖不屬實,但也說明鸚鵡洲離漢陽近,古代即屬此邊管轄。清代補課洲之爭,也說明直到清代都在漢陽這邊。
其三,從長江中沙洲形成和變化的規律,以及江漢地區的地勢和長江流向來看,鸚鵡洲也應在漢陽一邊。沙洲的形成和變化,與江水的流向、流速和流量有重大的因果關係。因為這些因果關係,就可得出這些規律:即「河流轉彎,內側洲灘;直流變寬,洲分兩川;支流河口,洲在上首;水流改道,洲灘消靠。」因為河流轉彎,直流變寬和支流口上三處,流速度慢,泥沙易沈,容易積沙成洲。水流改道,流向變化,會對洲灘產生沖刷,使洲灘消塌和靠岸。這是一般規律,各種因素互相影響,產生不同結果,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以此規律來分析長江中武漢一段的沙洲,就可知道它們的因果了。
長江經過簰洲大彎之後,便成南北流向的逐漸變寬的直流河道,江的主泓道一直在江的右岸,直到黃鵠磯和禹功磯前才收窄;又加上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在左岸入江,由於直流變寬,兩磯相扼和漢水入口三大因素,所以在江的左岸漢水入江處的上面,淤成鸚鵡洲;江的右邊為主泓道,江的左邊為次泓道,江的右岸鯰套口上面,也形成白沙洲。長江流過武漢三鎮後,由直流變寬又向東大轉彎,在轉彎最寬處的內側,形成了天興洲大沙洲。以上是長江武漢段的三大沙洲,反映了長江中沙洲形成的三個規律。長江和漢水由於自然和人工的變化,也會使江中沙洲產生一些變化。
明成化年間的漢水入江口改道;明代中武漢上游的長江左岸的荊江大堤聯成一線,左岸的郝穴和赤剝兩口堵塞,江漢湖區大部圍成垸田;明代至清代荊江右岸又先後開松滋、藕池、虎渡和倜弦四口,向洞庭湖分流。如此眾多變化,使鸚鵡洲西漢陽一邊的漢水和夏水流量和流速減少,次泓道江水流量和流速也減少,漢水山南入口和次泓道也遂淤塞;鸚鵡洲東武昌一邊的主泓道路流量和流速增加,鯰魚套口上的白沙洲被消減;鸚鵡洲也右消左增,向漢陽靠近,終於和漢陽連成一氣。
長江中一個存在幾千年並有七里半的大沙洲,怎麼能在明末清初短短的一、兩百年間就很快消失呢?何況被稱為上面住有數萬戶的大集市,這麼多人如何轉移?這麼大的集市如何潰于江中,怎麼能未有史志作記載呢?新的,據說有六平方公里的大沙洲,怎麼能在同時又在對岸出現呢?水往下流,水不能橫流,沙往下載,沙不能橫載。白沙洲要的補課洲也只有幾十頃,也只占漢陽鸚鵡洲很少一部分。所有這些無法解答的問題,只能說明古鸚鵡洲並不在武昌一邊,也未消失;古鸚鵡洲就在漢陽一邊,向漢陽靠隴。這種現象,只有借用《三國演義》卷首詞中的兩句:「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說明古鸚鵡洲從未消失,是一直靠近西方漢陽一邊。[下一篇:《黃鶴樓探謎》之八:煙波江之謎]
同一系列:《黃鶴樓探謎》之一:昔人和仙人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二:黃鵠和黃鶴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三:白雲千載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四:晴川歷歷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五:漢陽樹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九:黃鶴樓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十:武昌城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