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反常性取向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反常性取向

不久前,美國加州政府發佈了一項法案,允許青少年以自己的性取向選擇與自己生理性別不同的洗手間和更衣室。此事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也勾起我對有關往事的回憶。

我六歲時,祖父為了早日實現四世同堂,要我十八歲的大哥、大嫂提前完婚。因此大嫂在過門前就來到了我家。大嫂天生麗質,光彩照人 ;加上當時南京正在上映美國童星秀蘭.鄧波兒主演的電影,她那乖巧,可愛的摸樣和多才多藝的表演也讓我欽佩、嚮往。在兩位偶像的影響下,我忽然異想天 開想做一個女孩,於是就在晚上就寢前,偷偷穿上大嫂的花襖、短裙、長統襪。撫養我的外婆正盼望有一個外孫女,也就幫我進一步梳妝打扮起來,塗口紅、抹胭脂,頭上還紮了一個蝴蝶結,配上我當時的娃娃臉,儼然像一個漂亮的小姑娘。我很得意,每晚睡前都要這麼打扮一番,過過做女孩的癮。可是不久,我們的秘密就被我媽媽發現了。她對我嚴詞批評,不許我以後再這樣打扮,說男孩就應該像男孩的樣子。此後,我再也不敢男扮女裝了。

我十三歲那一年,我們避難的浙東家鄉亦告淪陷。我母親托一位表叔,把我帶到上海英租界他任教的一所男子中學插班讀初二,和一位叫姜學敏(化名)的同學同桌。 姜學敏不僅名字有女孩味,長得也像一個女孩。胖胖的身材,圓圓的臉蛋,說話細聲細氣,性情特別溫柔。他對我這個土里土氣的漁村孩子頗有好感,從同桌第一天 開始,就熱情地教我上海話和體育老師指定必修的八段錦,還經常借給我有趣的課外讀物。沒有多久,兩人就成了情投意合,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有鄰桌同學看在眼裡, 讚美地說:你們倆真像一對形影不離的小情侶。學敏竟然毫不害羞地回答:「我要是一個女孩子,將來一定嫁給他。」說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可是好景不長。這一年的 12 月 8 日爆發了珍珠港事變,第二天日軍就佔領了上海的英、法租界。我於第二年,學校被迫改變教學大綱前,回到了家鄉的遊擊區。從此我們勞燕分飛,天各一方。

十幾年後,我們都成長為陽剛的男子漢,各自成了家,立了業。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學敏已是一位小有名氣的醫學專家。我打聽到他工作的醫院,和他建立了通訊連繫,但只限於老同學關係,再也沒有昔日那種梁祝式的情誼了。

以上兩段往事讓我體會到,青少年在社會或家庭的某些因素影響下,有時會產生暫時的、可逆的、反常的性取向。如果因此而允許他或她長期任意進入異性的隱秘場所,對青少年,特別是女孩子們的心理發育和人身安全顯然是很不利的。難怪許多家長對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法案憂心忡忡,而且要用建立提案,投票表決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她們的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