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青海捐校紀行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青海捐校紀行
孩子們載歌載舞好開心(伊克烏蘭)

青海捐校紀行

二○○五年九月十七日星期六,我們一行四人代表石氏基金會,又來到了青海。由於在北京轉機時,班機延遲,所以當抵達西寧時已是子夜凌晨。高原的秋夜,只有攝氏四度。青海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郭峰先主任和楊文芳小姐,仍在冷風颼颼的出口處枯等我們的到來。

這次的行程,包括回訪化隆縣石大倉鄉裕琅希望小學、參加化隆縣二塘鄉香里胡拉裕琅希望小學竣工典禮、剛察縣吉爾孟鄉裕琅希望小學竣工典禮、剛察縣伊克烏蘭鄉裕琅希望小學竣工典禮。同時,在青海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郭主任和楊小姐的安排下,我們參訪了另外四所待援小學。離開青海後,我們來到甘肅蘭州,會同了當地熱情的領導,驅車至甘肅寧夏交接的靜寧縣,再上山探訪了一所漢族的待援小學。

回訪化隆縣石大倉鄉大嶺村裕琅希望小學

九月十八日星期日,一大早,我們在陳東昌部長與楊小姐的陪同下,自西寧市趕往化隆縣。因郭主任當天赴北京開會,陳部長特關心我們的到訪,全程作陪。在化隆縣會同了潘書記等領導後,直驅山上的石大倉鄉大嶺村裕琅希望小學。孩子們看到我們下車,興奮與好奇地蜂擁而至,吱吱喳喳,似見故人來。馬老師親切地和我們握手致謝,並介紹另一位新到任的老師。在潘書記與鄉領導安排的簡短座談會中,我們又和大家開心地見面了,並把帶來的運動用品與糖果交與他們,孩子們好高興。由於星期天不上課,座談會後孩子們在操場上自由活動。接著孩子們熱烈地圍在第十四期季刊前,急切地尋找自己在封面上的照片,指指點點,非常可愛。中午時分,我們向師生告別,艷陽滿天。

化隆縣二塘鄉香里胡拉村
裕琅希望小學竣工典禮

原訂當天下午二時,在化隆縣二塘鄉香里胡拉村裕琅希望小學的竣工典禮儀式,由於我們自石大倉鄉大嶺村下山後,又匆匆趕往南邊的循化縣(撒拉族)文都鄉探訪當地另一所待援小學,沒料到路程與路況的特殊,致使延誤,直到下午四時方舉行典禮,該校的老師和孩子們等了我們兩個小時。

化隆縣屬回族自治縣,而二塘鄉香里胡拉村是一個漢族與藏族的聚居村。每人年平均收入僅為 1,018 元(合美元 $126),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學生代表致謝詞(二塘鄉)

學生代表致謝詞(二塘鄉)

當我們來到這所重建的學校時,整個校舍已煥然一新,與今年四月我們來勘查時的陳舊危房,迥然不同!

這時,孩子們已在校門口兩側列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之聲不絕於耳。竣工典禮由團縣委潘書記主持,在升旗、鞭炮聲中開始。接著是各領導簡短致詞,包括二塘鄉黨委書記白先生、省常委陳部長、捐方代表石氏基金會等;最令人動容的是學生代表的感謝詞,小女孩字正腔圓、不疾不徐地唸完講稿,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緊接著,由小朋友獻「卡達」、獻花,藏族孩子敬「青稞」酒以及表演藏族舞蹈。當日正逢中秋,我們贈送了文具、運動用品以及糖果。在一片洋溢的歡樂聲中,我們告別了當地的領導、老師和孩子們。

臨上車前,那位文質彬彬的二塘鄉鄉長,他躬著身雙手緊握著我們,滿眼熱切一再道謝,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最令捐方欣慰的,是這些孩子有新教室上課,不怕寒冬與雨季了;老師們有新宿舍,晚上可好好備課與休息了。

剛察縣吉爾孟鄉裕琅希望小學竣工典禮

九月十九日早上,我們在前往青海湖北邊的剛察縣前,先繞道勘察了互助縣(土族自治縣)的兩所待援小學。「土族」又稱「彩虹族」,因其傳統衣著具五彩,極為鮮明亮麗,現為中國極少數民族,以農業為主,人均收入低,生活貧困。

傍晚時分,在蕭瑟陰冷的秋雨中我們抵達了剛察縣招待所。薛書記、才縣長等一行當地領導殷切問候、熱情款待;晚餐桌上各式當地羊肉配上幾瓶「青稞」,嘿!一點都不冷了。餐後,幾位領導親自送我們至房間,又噓寒又問暖,貼切之至。

小朋友合唱藏歌以謝捐方(吉爾孟)

小朋友合唱藏歌以謝捐方(吉爾孟)

「十五月兒十六圓」。是夜,雨過天晴,一輪明月高懸,皎潔、靜謚、清冷,在海拔 3,200 米的青藏高原上,室外攝氏二度。

九月二十日早上,我們前往位於剛察縣西邊六十公里的吉爾孟鄉參加裕琅希望小學竣工典禮。此鄉是以藏族為主的純牧業區,在當地稱為「三州」交界處(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交通不便、訊息閉塞,農牧民眾居住分散。此校為學生寄住校。據當地領導說,以前該區家長教育意識單薄,校舍、教室陳舊。經過多年宣導,加之現有新建的校舍教室,吉爾孟地區民族教育事業必可步上新的里程。

我們到達時,孩子們已站在公路兩旁列隊歡迎。竣工典禮如儀,領導們致勉勵詞,學生代表答謝、唱歌獻舞後,該校老師職工親自下廚為我們準備藏式午餐。這些年輕的老師們平日除了教課外,還得照料學童們的飲食起居兼洗衣,老師兼褓姆,令人尊敬!

剛察縣伊克烏蘭鄉裕琅希望小學竣工典禮

在吉爾孟鄉的領導、師長和孩子們的一片感謝聲中,我們祝福地揮別了他們。繼續前往參加下午的伊克烏蘭鄉裕琅希望小學的峻工儀式。途中順道勘訪了位於剛查縣角什科村待擴建的寄校。

竣工儀式在升旗、獻花、獻紅領巾、長官致詞勉勵、校方答謝中進行。此校孩子特別活潑,能歌善舞。坐在一旁的賀縣長跟我說:「藏族特誠實,他們會走路時就會跳舞,會說話後就會唱歌。」這時,高年級的孩子表演類似甩水袖的藏族舞蹈,仙樂飄飄,節奏、風姿堪稱一流,完全展現了舞蹈極至的力與美。參與舞蹈的男女孩子們跳得賣力、跳得開心、跳得滿身大汗。接著他們邀請我們加入舞的行列,圍繞著操場大家一齊輕歌曼舞,熱情洋溢。

下午四時我們萬分不捨地在感謝與殷殷祝福聲中和他們告別了,看到孩子們站在路邊向我們揮著小手,心中真有萬般的不忍與憐惜。希望他們好好學習,累積知識,走出貧窮,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九月二十一日上午,陳部長和楊小姐帶我們參觀了西寧市「青海博物館」。中午時分,來到火車站前,我們都覺得完成了一項愉快的任務,給孩子們帶來了些許溫馨與希望。他倆一再道謝,在彼此珍重、期待再相會聲中,我們四人踏上了駛往甘肅蘭州的征程。

後記:親愛的高原山區的校長與老師們

在這次青、甘之旅的竣工典禮與勘訪待援小學途中,最令我們感動的就是那些學校的校長與老師們,他們堅苦卓絕與無怨無尤的精神,太令人尊敬了!我在一所小學校長的簡陋辦公室兼會客室兼臥室的土牆上,看到這樣的座右銘:「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慨: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是的,我看到的是心胸與氣慨,是笑臉與勇氣,絲毫沒有感覺到他們自怨自艾這與生俱來的「厄運」與「不幸」。

我也在一間老師的宿舍裡,看到一個用木板墊著磚塊撐起的床,一張破舊的小書桌,整個房間只有一盞四十燭光的燈泡。床上被褥單薄又冰又冷,床單早已褪色。牆壁裂痕四起斑駁片片,窗戶破舊四處透風。牆上用來補壁的,竟是用作業紙繪的幾幅水墨畫;另一正楷書法寫著劉禹錫的《陋室銘》,宣紙已然泛黃,字跡卻清晰、脫俗。「陋室」?多麼貼切,多麼無奈,多麼諷刺,多麼自我解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何陋之有?】文對此情,情對此景,幾乎令人一字一淚、不忍卒讀!我相信看到的人,何能不鼻酸,何能不歎息,何能不起惻隱之心?

這些學校大部分為女老師,年僅二十來歲,來自不同的省市縣城師範專科,志願到此任教。才二十歲出頭,他們也是孩子呀!他們應該正值為人生憧憬織夢、釋放激情、綻開美麗花朵的時光,但卻遠離城市來到山區,告別了浮華世界,默默地為貧困孩童的教育獻身,他們燃燒了自己的青春,掩埋了絢麗的金色年華,撕裂了芸芸眾生對富貴享樂的追逐與迷戀。這是何等不易,何等難能,何等可貴!

他們甘心如此恬淡、如此固窮、如此默默無聞、如此被世人遺忘?上蒼慈悲、大地有情,他們需要旁人的鼓舞,有心人的支持,外界的關懷!

想到這些老師無私的長情與大愛,他們像極了傳說中的天使,他們是偉大的靈魂工程師!剎那間我領悟了一位西方哲人所說︰「縱使集全世界所有的黑暗,也不能熄減一支蠟燭的光芒。」

秋風已起,不知這些偏遠山區的老師與孩子們,已添秋衣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