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加州紅木可解東方扶桑之謎(一)
~提出最早、流傳最廣,但事實不符的日本扶桑~
東方扶桑雖然在殷商時期就開始在甲骨文出現,戰國起又為「山海經」等古籍所記載,但是很長一個時期未有人研究它在東方海外什麼地方,只是文人筆下一個神秘的日出之地。
最早提出扶桑所在地的是唐朝,扶桑所在地日本。因為唐朝之前中國雖與日本有交往,但不多。從唐朝起,中國與日本開始了大規模的交往。中國文化開始大量傳入日本,日本也派了大批遷唐使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一些中國文人與日本使者成了朋友,常常寫詩互贈。在唐朝詩人贈日本友人詩中,就有日本為扶桑的字句。如詩人兼畫家王維(西元 701–761 年)在《送秘書晁監還日本》詩中,有「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之句。說明當時中、日兩國人,已把日本當扶桑了。此類情況在以後朝代和近代都有。元末畫家兼詩人王冕(西元 1287–1359 年)在《送頤上人歸日本》詩中,也有「上人住近扶桑國,我家也在蓬萊丘」之句。近代大文學家魯迅在 1931 年 12 月《送日本友人東渡回國》詩中,也有「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之句。說明從唐朝到近代的中日兩國人,一直是把日本當扶桑的。
中國詩人雖然一再在詩中把日本當成扶桑,但日本扶桑之名不是中國人取的,而是日本人自己取的。日本在唐朝之前,一直自名倭國。中國從漢朝開始與日本有交往,史書都有記載。從《漢書》、《三國志》到《南史》、《北史》,一直都用日本原國名倭國。甚至正史以前的戰國時期的《山海經》,也有倭的記載。如《山海經.海南北經》有「倭屬燕」(燕是中國古國,其範圍曾蓋朝鮮);《漢書.地理志下》記「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北史.晉書.四夷》記「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國」(樂浪和帶方是漢武帝分朝鮮為四郡中的二郡,與倭僅隔海峽),都清楚說明日本原來一直是名倭的。至《新唐書》,才用倭的新國名日本。《新唐書.東夷傳.日本》上記:「日本,古倭奴也。…在隋開皇末,始與中國通。稍後習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這說明日本接受中國文化後,便厭惡倭國國名,遂取《山海經》上日出扶桑之說,又取《梁書》上扶桑國「地在中國之東」之句,將國名改為日本,又別名扶桑。宋元佑元年(西元 1086 年)日本出版史書《扶桑略記》,是日本自稱扶桑的正式史書,更可說明扶桑為日本人自取。中國自漢唐以來,在東海之外只與日本有交往,不知道還有其他國家,故中國人也以日本為日出之地,接受日本為扶桑之稱。
至於日本的扶桑樹,日本則取《楚辭.九歌》上東君「照吾檻兮扶桑」之唱,將在唐朝從中國南部傳入的可作樹籬的朱槿,名之為扶桑花。因為朱槿作的籬笆和圍墻,是與扶桑變的檻是可混為一談的。加上朱槿又紅花耀日和綠葉似桑,改名扶桑花是最好不過了。日本人非常喜愛,廣加種植,全島遍生,又將日本列島稱為扶桑屬島。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西元 1518–1593 年)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東海日出處有扶桑樹,此花光艷照日,其葉如桑,因以比之。」前人也有詩贊曰:「野人家家燄,燒紅有扶桑。」中國人也認同了日本人叫的扶桑花。
日本扶桑雖然提出最早和流傳最廣,但事實是極不符合的。前面介紹的情況已可看知一些,下面再扼要說一下:
一.日本的扶桑樹是在唐朝才從中國南部傳入的可作樹籬的朱槿,而不是殷商以前就已有的湯穀上的高大無比的扶桑。時間上不符,形態上也不符。日本選擇朱槿作扶桑,是根據《楚辭.九歌》中東君所唱「照我檻兮扶桑」。這是藝術化了的扶桑,而非真正的扶桑。
二.日本是距中國不遠的一個不大的島國,而不是在東海之外的很遠的一個很大的大荒之中。距離上不符,位置上也不符。日本自稱是扶桑國,是根據《梁書》中說扶桑國「地在中國之東」。但《梁書》中還說了扶桑國在倭國東北很遠的大漢國東二萬餘里,《北史》中則說倭國僅距中國漢朝管轄下的朝鮮三千餘里。
三.日本在隋唐以前就是一個有史可查的倭國,而不是中國古史上一個神秘難信的日出之地。歷史上不符,內容也不符。日本自稱是日出之地,是根據《山海經》中日出扶桑之說,但《山海經》中已將倭和扶桑分別記在海內和海外不同經中。《北史》和《南史》還詳細記載了倭國和扶桑國不同的風土人情以及倭國和中國從漢朝至梁朝的朝貢和詔封的史實。
雖然日本扶桑並非真正扶桑,但由於提出最早和流傳最廣,因已成俗,以致直到現代仍有一些人不究是非,在詩文和報刊中將日本寫成扶桑。[下一篇:加州紅木可解東方扶桑之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