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台灣過年習俗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台灣過年習俗

台灣過年習俗

「新年到,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無論是在何處的中國人,對農曆春節這個傳統的節日一定不陌生,家家戶戶忙著除舊佈新、採辦年貨、大掃除……孩子們也因為學校放假而顯得特別開心,所有人都是喜氣洋洋的等過年的到來。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的風俗不盡相同,因為從小生長在台灣,所以藉此機會和大家介紹一下台灣的過年習俗。

在台灣,慶祝農曆新年的序幕,自臘月底就開始了,一切過年的準備工作都要在這幾天內完成。通常從臘月廿五、廿六日開始蒸年糕,及辦年貨。台灣傳統年糕的口味有甜也有鹹,像是甜粿(甜年糕),過年甜的年糕一定要有,因為「吃甜甜,好過年」。甜粿是用糯米做的,吃年糕就有「年年高昇」、「步步高陞」的含義。再來就是菜頭粿(蘿蔔糕),因為「菜頭粿,好彩頭」,而蘿蔔是冬季最盛產的蔬菜,最符合經濟效益。菜頭粿是用再來米和蘿蔔一起蒸熟之後煎吃。還有發粿這是一定不會忘的,因為它的形狀像一朵花,而且發糕有「發財」的意思,因此有「發粿發財」一說,發糕為了應景大多都做成紅色討個吉利,也用發糕來祭祖,希望祖先能庇祐子孫發大財。

除了做年糕外,當然少不了採辦年貨;說到辦年貨,台北的迪化街更是全台馳名,南北乾貨、臘腸、臘肉、各式糖果、糕點、雜貨一應俱全,每年到了辦年貨的時間總是車水馬龍、擠的寸步難行。大家來到這年貨大街,感受一下過年的氣氛,多少買一些應景的商品。因為以往過年期間商店都是要到初五以後才開張營業,所以要準備較多的食物,新年裏才不會沒東西吃;而近年來,大家過年的氣氛較淡,超級市場及便利商店更是全年無休,所以大家也就不像從前準備那麼多的東西。

到了除夕夜當天,總是我最興奮的一天了,祭拜祖先之後,全部家族人員便圍在一起吃年夜飯,通常是長輩一桌,小孩子一桌,或是小孩子在一邊拿著碗筷走來走去,一邊看著電視,一邊想著下一個菜要吃什麼?飯桌上通常擺著一個熱騰騰的圍爐火鍋。年夜飯的豐盛自不在話下,各地都有祈求吉祥、多福的年菜,如「長年菜」意喻「長壽」;「韭菜」取意「永久」;「餃子」象徵「元寶」;「魚圓、肉圓」取意「團圓」;「菜頭」象徵「好彩頭」;「魚」則是眾所周知象徵「年年有餘」。吃完團圓飯後,就是所有小孩最期盼的時間了,晚輩向長輩磕頭辭歲,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互相為對方求福求壽。發了壓歲錢孩子們照慣例外出放鞭炮,大人們聚在一起聊天、打牌,一同守歲,傳說守得越長,父母親便可以活得越久。凌晨時分「爆竹一聲除舊歲」,我總是在午夜前就等在門口等這一刻,爆竹一響,表示舊年已經過去了,新年降臨了。

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全家大小穿上整齊漂亮的衣服,向長輩、親戚、朋友拜年。走在路上遇到人,不論相識與否,都會點頭拱手,說聲「恭喜!恭喜!」。親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對方來年事事順利、身體健康。到了大年初一午夜,鐘聲敲過十二響之後,大人們會穿戴整齊,將祭品擺上供桌,舉行「開門」迎財神的儀式。但現在人多以到廟裡拜拜祈求平安,並搶插第一柱香以表示一年會順利。

年初二從商者拜土地公,而沒從商也會拜,稱為「做牙」,大多都用牲禮祭拜,現代也逐漸改為以鮮花水果祭拜,因為家裡還有許多肉類沒吃完呢!另外就是回娘家了,記得小時候最喜歡跟媽媽回娘家了,因為回去外婆家之後又是一次領壓歲錢的熱鬧景象,那種感覺每年可是只有一次呢!以前的人每年年初二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詢女兒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順公婆?勤儉持家和勉勵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但是因為大部分的親人現在都算是很常見面,所以便只是另一次的家庭大聚會、親人們互相關心的時候。至於年初三、年初四因為從除夕到初二都勞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調息一番,晚起一下。有句話說「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發酸」這就是年初三的寫照了。好好的休息一下數數壓歲錢,順便收收心,因為初五就要開始上班了,但現在的人大多把時間花在打麻將上面了。初五,是一般公司行號的開工日,除非初五在黃曆上實在不宜開工,才另擇日期,但都只是舉行祭拜儀式,召告一下,讓多日未動機器運轉的一下,檢查一切正常,然後老闆發個「開工紅包」,讓所有員工討個吉利後即回家,明天正式上班。過了農曆初五,也就是說新年假期已經告一段落,各行各業的也開始充滿希望的一年。過年的最後慶典就是元宵節了,到了元宵節當天,各地會有不同的花燈遊行,就像是宣告過年活動告一段落。

現在因為社會的變遷,過年放假的天數已從以往的一週減少為三天,一連串的登門拜訪也變成了利用電話或手機拜年,讓整個過年的熱絡氣氛頓時減少了許多;當然,也有許多年輕的夫妻帶著父母及家人,利用過年假期出國渡假,也讓過年的方式有了一些轉變;但是無論這個假期如何轉變,它永遠都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也因為有了這個節日,讓旅居四方的遊子們有個固定的歸期與父母及兄弟姊妹們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