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中風可以預防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中風可以預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全球每年約有一千七百萬人因心血管疾病而送命,其中又以中風或心臟病發作而死亡者居多。東方人的腦中風患者為數頗眾,一九八○年以前,其死亡人數與其他各種病亡者比較,居第一位。後來雖漸有減少,但迄今仍位於癌症及心臟病後,居第三位。

腦中風除大致分為腦血管破裂出血的「腦出血」及腦血管堵塞引起腦細胞死亡的「腦梗塞」外,還有腦與頭蓋骨間的蛛網膜下出血三大類。近年來,腦中風死亡率降低的原因,大致歸功於腦血管異常的早期發現;降壓藥的改進(使血壓較容易控制);以及檢查、治療方法的進步等。

若再以上述三大類做比較,腦出血及蛛網膜下出血的病例有顯著的減少,但腦梗塞的患者卻有增多的趨勢。按半世紀以前,腦梗塞約佔全部腦中風的二成左右,而最近已上升超過六成以上。腦梗塞增多的原因是:現代化社會生活壓力增大,精神緊張,睡眠不足,交通及工作工具發達,造成運動不夠,煙酒過量及以肉類或脂質為主的飲食等。由於我們生活環境的改變,以及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的增多,致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腦血管,使血管變狹的動脈硬化,造成腦血管較易被堵塞(血液中的膽固醇增加的異常狀態)。如糖尿病患者罹患腦梗塞的危險率,就較平常人高出二至三倍之多。

腦梗塞又能再細分為腦血栓症及腦塞栓症兩種。前者是腦血管內的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血塊),當場阻斷血流而引起。後者係在心臟成型的血栓流經腦血管時發生梗塞。其中腦血栓症在春天氣溫變化兩極化時,較容易發生。因氣溫的快速上升下降(若一天的變化超過攝氏十度以上的日子),血液中的紅血球或血紅素(hemoglobin)的濃度激升,血液變黏稠,就容易產生血栓。而以氣溫的突然變化,對體溫調節機能較遲鈍的老年人特別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嚮,因此應格外小心。至於提防血液變黏稠最簡單的方法,是持續的多喝水。特別是腦梗塞的主要起因是體內水分不足,致血液變黏稠,通常在睡眠中或起床時發生症狀。因而掛慮腦梗塞的人,最好在就寢前或起床後喝一杯溫開水。

通常如發生腦梗塞,一般會造成意識障礙,像癡呆症、半身麻痺或語言障礙等後遺症,較嚴重者將會導致死亡。因此於下文提出如何早期發現腦梗塞或防止重症的腦梗塞發生?

最近出現年紀較輕,且看起來頗健康的人也有腦梗塞的病例。這是使用一種高精密的核磁共振斷層攝影裝置(MRI),可檢測出比頭髮更細的血管發生腦梗塞。這種輕微的腦梗塞,雖不致對身體直接造成明顯的病痛(致平時沒有人注意到),但它卻隨著年齡的增高,罹患的機率也增大。通常五十幾歲的人有五成的患染率,六十多歲者上升到七、八成。輕微腦梗塞是腦梗塞症的初期症狀,若不加以做適當的處理,在數年內,約有三成的人將會引起較嚴重的腦梗塞。眾多罹患輕微腦梗塞的人,腦的血流較不順暢,因此較容易引起腦部動脈硬化,所謂「腦血管性癡呆症」。又據調查,患有憂鬱症的人其中 2/3 與輕微腦梗塞有連帶關係。但這種輕微腦梗塞卻可以自我做初步診斷,詳細方法如下:

(1)繪漩渦線測試。準備一張白紙及二支不同顏色的筆,先在紙上儘量正確地繪上漩渦線 ꩜,共 5 圈,線與線的間隔約 5 mm。測試:用不同顏色的筆在已繪好的漩渦線中間再蹤繪添加一條漩渦線(限時 10 秒鐘內,但老年人得酌予放寬時間)。如前後兩條不同顏色的線條,在任何位置相觸或交叉兩處或以上,則表示指揮手腳的大腦基底核(大腦中央神經細胞集中的部分)或操控平衡感覺的小腦有輕微腦梗塞的可能。因蹤繪漩渦線是一種集中力要求很高才能完成的繪法。故做為輕微腦梗塞的自我診斷,其精確度頗高。

(2)食指接合測試。閉上眼睛,兩手展開並保持與肩膀同高,除食指伸直外,其他手指均屈握。將展開的雙手慢慢地彎向胸前,自認左右食指先端已到胸前接合時停止(只限一個動作就停止,左右食指不得在胸前互相探找以求接觸)。睜開眼睛查看,若左右指端相離 5 cm 以上,表示小腦有輕微腦梗塞的嫌疑。

(3)雙手舉平測試。站立將雙手向前伸直,保持水平又平行,手背向上,手指併合,閉眼。然後將手背轉向下,維持約 10 秒鐘。這時任一手臂若變軟弱向內傾斜,向下垂低或併合的手指鬆開,則表示傾降那一隻手反側的腦部(假設右手傾降,表示左腦有問題)可能有輕微腦梗塞,包括和運動機能或自律神經(和意志無關,卻能自動支配內臟或血管作用的神經)有關聯的視床下部,也可能有輕微腦梗塞。

若按上述自我診斷,而懷疑自己可能患有輕微腦梗塞者,除應該去找專科醫師做徹底檢查外,自身也應注意追蹤情況。因輕微腦梗塞只限於部份細小血管的堵塞,故神經細胞的死亡也僅屬一小部份。如勤做促進腦血流暢通的運動,就可以預防腦細胞死亡所造成的後果。雖然神經細胞一旦死亡,就沒有復活的可能,但運動可以促成已死細胞周圍其他細胞的活性化,以替代已死亡細胞的工作。一般人的大腦約有 130 億個腦細胞,但我們一生只使用其中的 1/6 左右。因而若能設法使其他閑餘腦細胞活性化,就能抵補死亡缺失腦細胞的作用。

至於如何促進腦部的血流暢通?手腳的積極活動很有效,特別是手。有人說:「手是第二個腦。」又說:「手腦並用。」像將縫衣線穿過小小的針孔,就是證明手和腦有密切的合作關係。如較頻繁地動用手,就能廣範圍地剌激腦部。因而很多老年人較愛搓麻將,它有手腦並用的效果;可惜長時間坐在麻將桌上,可能對身體造成負面的效果。我們也常看到若干中老年人,手中握有二、三個乒乓球大小的鍍鉻鋼珠,沒事時不停在手掌中轉滾,應該是做靈活手指的運動。至於腳腿的運動,還是以散步或慢跑最好。特別是老年人應視個人體能及居住環境,選項勤動,對健康必有裨益。

關於腦部較粗大血管發生堵塞,就會造成重症腦梗塞,出現半身麻痺、語言及意識障礙等較嚴重的症狀。其實多數腦梗塞病例都有前兆,如能及時發覺,並做適當的處理,應可阻止腦梗塞的進一步惡化。其前兆包括:手腳發生麻木或顫抖;一個東西看成二個影子;或周圍像旋轉似的頭暈目眩或單眼的視力減退;用餐中掉筷子;飲食困難、嘔吐;舌頭失靈致語言不清;手中杯子的水較常濺出;無法做簡單的計算或言行異常:則可以合理懷疑是腦血管暫時堵塞,醫學界叫做「短暫性腦虛血發作(TIA)」。它可能持續數分鐘,也可能長達一二小時,但通常約 20 分鐘以內就能恢復。這些都是腦梗塞的前兆。若對這種異常情況不做適當處置,重症腦梗塞發生的機率極高。

萬一發生嚴重的腦梗塞時,時間拖愈久對腦細胞造成的傷害愈大;應儘快搶救,除能減少後遺症外,痊癒的機率也高。特別是突然昏倒,而無法恢復意識的急性腦梗塞者(多數屬腦塞栓症)。

我們如遇到發生嚴重腦梗塞昏倒且失去意識的人時,最好不要緊張,先讓患者仰躺,輕輕拍打肩部查看是否恢復意識,但不要用力搖醒或強迫抱起患者。除打 911 電話叫救護車外,應將領帶或皮帶等可能妨礙呼吸的東西放鬆,再用一適當的東西墊高後頸部,使下巴高出額部,讓患者較容易呼吸。腦是全身最需要氧的部位,因而必須讓呼吸維持。若發生嘔吐時,須將仰姿改移為側躺,並使身體及臉部稍向下,取出口中嘔吐物。除非醫師同意不得喝水,以免嗆咳或誤吸,以致造成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導致腦中風死亡的主因之一。

通常這種急性腦梗塞,必須在三小時內使腦部的血流重新疏通。目前多是採用頭蓋骨切開手術或使用血栓溶化劑等將血管的堵塞除去,恢復血流的暢通。但前者除危險性較大外,對患者身體造成的負擔也不少。後者在二○○五年底起曾採用一種叫做 tPA 的新藥,以點滴輸進血管中,雖然效果不錯,但若過份溶化血栓,有引起腦出血的副作用。至於中等腦梗塞,則須在 72 小時內儘快醫治。

美國哈佛大學曾於一九九九年完成以蔬菜、水果的攝取量與腦梗塞的發生率為主題的研究。對中、高年層的約四萬名男性及八萬名女性,以 28 種蔬菜及 15 種水果(包括果汁),進行耗時 8~14 年的長期大規模調查。結果證實蔬菜或水果的攝取量愈多,腦梗塞的發病率愈少。特別是柑橘類水果的效果最顯著。像每天喝一杯葡萄柚或橙橘汁的人,較沒有喝的人罹患腦梗塞的機率少 35%;因它含有較豐富的抗氧化成份,像維他命 C 或 E,能排除侵害力較強的活性氧。至於蔬菜,就以花椰菜或高麗菜等預防腦梗塞的效果最好。若將每天食用這些菜類 150 公克,和沒有食用者相較,能減少腦梗塞的患染率 29%。因此,美國曾提倡每天最少要攝取 5 種以上的蔬果,所謂「Five a day」,以預防肥胖、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等生活習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