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為什麼?正確地說,做人是為「做人」而做人。如一群搭乘列車的人,隨著列車朝向遙遠的目標而前進。
這個目標是什麼並不重要,因為生、老、病、死人人如此,重要的是在列車內如何與他人合作相處,安排自己,度過有意義的一生。如果安排得好,自可受人敬重與懷念;反之,必遭他人輕視或排斥。所以,做人最重要的在於「做」。
那麼怎樣去做呢?古來聖賢在其學說中曾提出各式人生的基本觀點,或稱人生觀。如:
道家主張清淨無為,順乎自然。
佛家主張普渡眾生,追求來生。
耶穌主張博愛為懷,拯救世人。
這些人生觀,意境高遠,各有獨到之處。然而,卻有空洞偏頗之慮。如要適合當前環境,是儒家的人生觀。
儒家的人生觀,對於人群與個人,兼顧並述,具體而簡明:
其對人群言,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從自身與家庭做起,而後貢獻社會人群。
對個人言,主張和平奮鬥,敬業而樂群 – 和平奮鬥是處事原則,敬業樂群為處世方法。人人各憑志趣能力,積極進行,力爭上游,而後貢獻社會。
社會由個人而集積,個人的奮鬥賴社會(人群)而表現其成就。做人的意義即在於此,做人的真諦也在於此。
有人重視金銀財寶,金銀財寶而不善於運用者,其與塵土何異。有人傾心於高官顯爵,高官顯爵而無益於眾民者,何如販夫走卒。若只貪高位與財富,且足可迷失做人的意義。
時代列車永遠的前進,搭乘列車的人也永遠的上上下下,做人為什麼?– 是為「做人」而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