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姥姥家在河北省束鹿縣三間房村。姥姥養育了兩子兩女,大姨英年早逝,我媽和二舅中學畢業後到城市讀了醫學院,之後都在天津工作和成了家。只有大舅和大舅母一直留在老家照顧姥姥和外公,一輩子沒離開老家。
1956年夏天我小學畢業。因為學校沒有暑期活動,表姐帶我到姥姥家去玩。之前,我從未去過老家,對農村的印象完全來自電影。
那時的火車真慢。清早出發,到達辛集火車站時天色已晚。大舅趕著牛車到火車站來接我們。一望無際的田野和漫天的星斗,牛蹄子落地吧嗒、吧嗒響,偶爾還有青蛙和秋蟬的叫聲。大舅母提著油燈在院門口接我們。走進簡單又乾淨的堂屋,昏暗的油燈下,舅母端出切好的西瓜。我既高興,又覺得所見一切都是那麼新奇。
白天大舅帶我到村外的莊稼地玩,成熟的玉米稈比人還高。我們到自留地摘了一籃子玉米。我從小在天津生活,最不喜歡吃玉米麵窩頭,而大舅家的煮玉米又香又甜。
他家門口還有三棵很大的棗樹,樹上成熟的棗子又大又紅。用杆子一打,棗子落滿地。大舅母把吃不完的棗洗淨晾乾,再把乾棗在白酒碗裡沾一下,放進小口罎子裡密封發酵。鮮棗成了又甜又香的醉棗,那是少有的健康零食。
那時,農村實行集體所有制,土地屬於全村的村民。大家一起耕種集體的土地,按勞分配所得的收穫。此外,每家還分得小片自留地,供村民們自己種菜或其它。村外有一大片集體的棗樹林和西瓜地。夏季正是棗子和西瓜成熟的季節,村委會經常在傍晚給村民們分西瓜和棗子。
大舅也如法炮製,將多餘的紅棗洗淨晾乾,沾點白酒入罐密封,待發酵後取出的醉棗,入口香甜味美,是最好吃的開胃零食。他做的西瓜醬也非常好吃。他先把煮熟的黃豆沾上一層麵粉攤在席子上,然後放到陰涼的地方發酵,再把發酵好的黃豆和西瓜瓤按配方放進罎子裡,加入鹽和花椒等配料繼續發酵。做成的醬是最好吃的開胃鹹菜。
老家還有很多我從沒見過的新鮮事。夏收的麥穗要在轉動的脫粒機變成麥粒,然後再到磨坊把麥粒磨成白麵。一到磨房,我就被那驢拉磨的場景吸引了。我跟在驢後面,看著磨盤上的麥粒被磨成白花花的麵粉,新鮮又好玩。
夏夜裡,常有縣城文化館的人到村裡給村民們放露天電影。大舅帶我到村外打穀場去觀賞,也是夏夜裡一件快樂的事。偶爾,文化館的文藝宣傳隊到村裡表演文藝節目,有說唱、歌舞和話劇。每次我都覺得,比天津這樣的大城市還好玩。
我問大舅,村裡的孩子在哪裡上學?大舅便帶我去了村小學。雖然城市裡的小學放暑假了,村小學仍在上課,為的是讓家長們可以參加夏收勞動。不大的院子裡,有個不大的房間,裡面放滿了小書桌和小凳子,坐滿了年齡不一樣的孩子們。有的孩子還抱著自己的弟弟妹妹坐在後面,或在門口聽課。這一幕讓我難過。相比之下,城裡的學校太好了。自己應該好好學習,才對得起父母和老師。那天,我忽然覺得自己一下子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