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難得的女作家。她自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出生於一個很有文化素養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兼散文家,文章受到蘇軾的賞識;母親王氏也能寫詩文。在這樣的家庭教養下,李清照自幼就喜愛文學,有詩名。十八歲時,她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此後,趙明誠官至知州。他是一個有名的金石考據家,收藏很多金石圖書。李清照和他志同道合,婚後感情很好,常在一起校勘古籍,鑑賞書畫,唱和詩詞,生活相當美滿。由此可見,李清照的婚後生活是建立在和丈夫共同學習、共同創作、共同研究的基礎上的,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她成長為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女作家、女詞人 。
但是,好景不常。在李清照四十四歲那年,由於金人南侵,她幸福、美滿的生活被打破了。她和丈夫不得不到江南避難,在流亡過程中,喪失了向來珍藏的大部分金石書畫。接著,趙明誠於 1129 年在混亂的局勢中接受了湖州知州(治所在今浙江吳興縣)的任命,在赴任途中因中暑得病,死於健康(今南京),當時李清照僅四十六歲,無子女。此後,她便隻身漂泊在浙江的杭州、越州(今紹興)、金華一帶,在淒涼孤苦的生活中度過了晚年,去世時約六十八歲左右。
李清照的文學成就
李清照是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成就的作家。她的文學著作,在南宋時就已印行了包括詩文在內的《易安居室文集》七卷及《易安詞》六卷,可惜這些集子都早已失傳,現存的《漱玉詞》後人輯錄的,存詞五十首左右。近年出版的《李清照校注》對她的詩、詞、文收集的比較完備,並輯錄了一些頗有參考價值的資料,是目前研究李清照的主要依據。
一、詩文
李清照留下來的詩文,大多是南渡以後的作品,數量不多。散文中著名的有她五十歲時寫的《金石錄後序》。這篇文章前一部分介紹了趙明誠所著《金石錄》的內容與成書過程,回憶了他們夫婦省吃儉用搜集、研究金石古籍的樂趣;後一部分寫在金兵南下後逃亡生活中這些珍貴古籍散失的過程及自己與趙明誠生離死別的痛苦。最後,以悼念作者、抒發感慨,充滿了悲哀的情思。全文記事與抒情相結合,描寫細緻,文情酣暢,語言簡潔,是一篇優美動人的散文。
李清照流傳下來的詩只有十多首,這些作品有的直陳時事,有的詠使懷古,借古諷今,明顯地反應了她的愛國熱情。她的《夏日絕句》發出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語,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投降派進行了明顯的嘲諷。在 1133 年寫的《送胡松年使金》這首直陳時事的作品中,她的愛國的感情表現得更為強烈,「不乞隋珠與和璧,但乞鄉關新信息」、「願將血淚寄河山,去灑青州一抔土」等句,凝結著沉痛的故國之思。從李清照的詩歌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慷慨激烈的愛國情懷和剛健清新的詩歌風格。一個在封建社會裡被剝奪了政治權力的女子能如此關心國事,抒寫政見,是十分難得的。《詩言志》,李清照為數不多的詩歌,充分顯示了她的思想和人品。
二、詞
最能表現李清照的文學才能和藝術成就的是她的詞,歷代都稱她為女詞人,有「詞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和「濟南二安」(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號易安)之說 。
1.詞風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她能吸收各婉約派作家之長,融合貫通,形成自己獨特風格。例如李煜的清新含蓄,柳永的鋪陳和善用俚語,晏幾道的長於言情,秦觀的富於韻致,周邦彥的文辭工麗等等,她都能兼收並蓄,從而形成了自己那種鋪敘和含蓄相結合,清新和細膩相結合的詞風,被後人稱為「易安體」,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對後代詞人的影響也較大。
2.詞論
李清照曾寫過一篇完整的《詞論》,充分代表了婉約詞派的主張。她認為詞必須「協音率」,必須注重「鋪敘」、「典重」(典雅、莊重)、「情致」(情趣、韻味)、「故實」(典故、出處),還特別強調詞「別是一家」的主張,認為詩和詞應有嚴格的區別,對蘇軾詞的「往往不協音律」大不以為然。這篇詞論總結了婉約詞的創作經驗,也代表了當時詞壇上的保守觀點,對蘇軾開拓出來的詞壇新風有消極影響;她自己也不在詞中直接反映她所經歷的重大事變。因此她的詞在藝術上雖然成就很高,在思想內容上終不免受到侷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的創作成就。
3.詞的思想內容
李清照的詞可以「靖康之變」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的詞主要抒寫閨情相思,反映了她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方面:
(1)抒寫自己青少年時期天真活潑的生活情態和灑脫爽朗的思想性格。如: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兩首詩詞,前者寫自己在庭院裡蹴罷鞦韆後見有人來,慌得袜子掉落、金釵滑脫,急忙含羞迴避,卻又忍不住回頭張望,還以「嗅青梅」遮住了自己的半邊臉。少女嬌羞調皮的情態,細膩而逼真。後者寫自己日暮時分在溪亭喝醉了酒,泛舟回家時連路都找不到,表現了她性格中灑脫不拘的一面。
(2)表現自己對自然景物的喜愛。如:
《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兩首詞,前者在輕快的節拍中傳達出作者愉快開朗的心情,水光、山色、鷗鷺都成了少女詞人的親密朋友。後者寫主人公在起床前和侍女的對話,表現了作者惜春惜花的感情。人物形象鮮明,表達方式新穎,寓意含蓄,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3)表現自己對愛情的嚮往和對丈夫的思念。如: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兩首詞,前者寫丈夫在秋日登州遠行,自己在閨中盼望遠方來信,雁歸而信未至,離愁無計可以消除。後者寫自己在重陽節黃昏後把酒東籬,黯然消魂;夜半時獨宿紗帳,涼氣透骨,愁苦折磨得自己比細瓣的黃菊還要消瘦。這首詞未明寫相思之苦而苦情更深。
李清照的前期詞真實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那種天真灑脫的性格和對愛情的大膽表白,在出生於上層士大夫家庭的女子中是罕有的,這就違反了封建社會對婦女的種種清規戒律,和她同時代的王灼就在《碧雞漫志》中詆毀她的作品說:「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這正好從反面說明李清照的前期詞具有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客觀意義。
李清照的後期詞以感時傷亂、悼亡憶舊為基本內容,主要抒寫國破家亡後的淒慘心境和痛苦感情,流露出故國之思和昔盛今衰之感,帶有一種絕望的悲哀和極為深沉的感傷情緒,如「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蝶戀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武陵春》)等。這些後期作品抒寫的雖是個人的不幸,但也反映了南渡初期許多離鄉背井、骨肉分散的人的共同感受,在當時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其思想深度和藝術造詣,都超過了她的前期詞。這一時期的著名作品,有《聲聲慢、尋尋覓覓》、《永遇樂·落日熔金》等。
4﹒詞的藝術特色
在藝術上,李清照的詞具有以下特色:
(1)善於用白描和鋪敍的手法,創造生動的形象和鮮明的意境,集中地表現自己的強烈感情。
(2)語言優美生動,清麗自然,富有聲調美,並善於吸收口語入詞。這種語言藝術,使李詞真切動人,充滿生活氣息。
(3)在詞風上,早期以明快清麗為主,晚期則顯得沉哀淒苦。有的作品還表現了開闊的氣度和豐富的想像(如《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使李詞在婉約中有時也兼有豪放的因素。
李清照的詞流傳下來的雖然不多,有些作品也顯得過於傷感,但並不妨礙她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她是婉約詞派的後起之秀,繼承和發展了婉約詞派的藝術風格和創造手法,使婉約詞發展到了最高峰,可以說,李清照是宋代婉約詞派最適當的代表人物。但婉約詞畢竟有它的局限,到了南宋,在國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重大的歷史事件和人民的愛國意識,就很難通過婉約詞得到充分的反應的。儘管李清照使婉約詞派發展到了高峰,但到了南宋,在時代的激流中,婉約派不得不退出傳統的主導地位,而讓位給以辛棄疾為首的豪放派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不是李清照所能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