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淺談書法(十一):草書概說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淺談書法(十一):草書概說

淺談書法(十一):草書概說

上一篇:淺談書法(十)

唐朝書法家張旭作品《古詩四帖》局部

唐朝書法家張旭作品《古詩四帖》局部

敬愛的耆老們:

這回給您提供一些有關「草書」的資料。草書和楷書的效能不同,楷書整齊正確,草書迅速適用。古人為了「愛日省力」倡行草書以來,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

有位書評家王君,認為:篆、隸、楷、行、草各體字中,以草書最為自由。是的,在傳統章法中的狂草,直不成行,橫不成列,不受任何拘束,確為歷代的草書家所樂於從事的。

唐代的張旭便是草書藝術家的典型代表,他不僅有深厚的書法藝術素養,而且能把激盪的感情溶入書法之中,

「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以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這便是韓愈描述張旭的「狂草」藝術。張旭作品的出現,幾乎影響了歷代所有的大草書家,「肚痛帖」就是他代表作之一。

「顛張醉素」,素就是懷素,他受了張旭的啟發,和張的學生鄔彤、顏真卿探討過用筆的道理,也表現出自已的一些特點,融大草小草於一體,在二王的基礎上寫出了另一種靜寂淡遠的風貌。看他的自敘帖,似乎又是顛張的同路人。難怪黃山谷讚他為「一代草書之冠」。

懷素 - 苦筍帖

懷素 - 苦筍帖

狂草出現之前為今草和章草。今草盛行於東晉,為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的二體千字文,隋末唐初的孫遇庭的書籍、懷素的小草千字文等等,都屬於今草。但不若狂草的連綿不斷,比章草流暢,字間可以有牽絲顧盼。

至於章草盛行於兩漢至西晉。其來源有二說:一是西漢元帝時史游所編的草字帖;另一說則以為是漢章帝草書。總之,這文字的創始,絕不是一人之力,短時間內所能完成的。由於最近出土埋藏在地下的兩漢魏晉竹木簡冊中,可以看出章草是草隸的發展,是進一步化成今草的過渡字體。

如果您老有機會到西安旅遊,可以在「碑林」中許多古今名碑中,看到一塊鐫有文天祥正氣歌的石碑,那就是三原于右任先生在 1938 年,用他研發的標準草書所寫。這就是章草、今草、狂草以外新創的「標準草書」。

「西安碑林名碑品評」這一專集,刊印了古今名碑六十四幅。這一幅標準草書,便在其中,而且是安排在最後一幅「壓軸」的位置上,足見于右老在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可見一斑。

俗語說:「草書不入格,神仙認不得。」草書雖然是最進步的文字,但是沒有一個客觀的準則,疏於系統組織,有許多字,難寫、難認,難以深入民間!加以各家各派,各執己見,結果是「作者自賞,觀者瞠目……。」

東晉・章草(王羲之遠官帖)

東晉・章草(王羲之遠官帖)

右老有鑒於此,早於 1932 年即創立了「標準草書社」。訂立了選字四原則: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從古來諸大名家的草法中,根據原則,選字編輯了一本「標準草書千字文」。並多次開會審查,不合原則的字刪改之。歷經三十多年的研究改進,至 1953 年,已然是第八次修正本了。右老於 1964 年往生後,續由劉延濤先生繼續努力,1967 年時出版的「標準草書千字文」已是第十次的修訂了。

他們對草書藝術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和探索、整理,提煉出若干「符號」,以簡馭繁,形成了「標準草書」,給我們後學打造了一串鑰匙,有了鑰匙,大可開門登堂入室。如果,您拿了鑰匙,在門外徘徊、猶疑、觀望;那末,永遠是「門外漢」,永遠是不得其門而入。

您瞧,于右老是如何學成了草書的:「余學草,每日一字,兩三年間,可以執筆,有志竟成,功在不舍,後學之人,當更易易……」

蘇東坡說明了學草書的程序:「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

東漢・今草(張芝終年帖)

東漢・今草(張芝終年帖)

您也許會問:行和走有何差異?根據說文的解釋:「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

原來古人把行路的速度,分成五級:「堂上用行,堂下用步,門外用趨,中庭用走,大路上用奔。」

如此說來,「狂草」就是「奔」了。

等因奉此,先學篆隸,後學章草;先學楷行,後學今草;先「立」穩了腳,再行再走,行走熟練了再奔跑。就這樣拿著鑰匙去開門,「登堂入室」,應該是「萬無一失」了。

筆者的書法程度,正在「邯鄲學步」,行走間端賴手杖,看來是無法奔跑(狂草)了!不過,對行書、小草方面還是滿有興趣的。

收羅的草書資料相當豐富,如果您不嫌我嘮叨,明春再給您報告一些寫草字時的一些小技巧。

來美以前,刻了一個閑章「古稀有餘」,誰料到這個印章已經不夠用了。一瞬間,十個春去秋來;更想不到,為了推廣書法,發揚中華文化,已經在季刊上做了三年多的「文抄公」了!

陽曆年已過,陰曆年將到,且祝各位耆老,豬年吉祥,諸事勝意。[下一篇:淺談書法(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