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全身性、消耗性內分泌紊亂,造成血糖升高而導致尿中有糖的疾病。西醫稱之為「Diabetes Mellitus」,意即「甜性多尿」。中醫稱之為「消渴」,區分為「上消」、「中消」及「下消」,辨證施治。當今中國有病人一億多,尚有「準糖尿病」一點五億,真乃全球之冠。千百年來,糖尿病一直是人類的「朋友」,被稱之為「無形的殺手」,危害極大,併發症多,可防可治。然而當今世界尚無法根治,世人有「談糖色變」。其實也不必驚奇,隨著醫學科技飛速發展進步,我們一定能夠使「糖魔」低頭,不再興風作浪,讓正義善良的人們康樂長壽幸福。
糖尿病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實際上很多疾病都是如此。自然「糖魔」產生的主因是「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的量不夠用),以及「胰島素」抵抗(胰島素的作用變差)。由於「胰島素」是人體內幾乎唯一的降糖激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差,肯定導致糖代謝紊亂和血糖升高,同時伴隨著脂肪、蛋白質,甚至水、鹽、酸鹼代謝的紊亂,診治不及時或不當,則發生血管、神經等眾多併發症,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妨害延長壽命,釀成悲劇。
血糖之於人體,猶如汽油之於汽車,人體缺少了血糖,身體各個器官將無法正常工作。人的一生,無時無刻都離不開「能量」的供應,都離不開血糖。無論工作還是熟睡,也不論是青年、嬰兒、老年人,雖然在不同的情況下對葡萄糖的需求不一樣,其質量有所差異,但人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它。血糖既如此重要,那麼什麼是血糖?它從何來?又到那裡去?必須弄明白。
「血糖」就是血液中的糖分,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指「葡萄糖」,主要來源於三方面。
一是食物。它經過胃腸的分解消化,巧變為葡萄糖被吸收進入血液中,此乃血糖主要來源。
二是「糖原」。它是人體內糖的一種儲存方式,儲存在肝臟的叫「肝糖原」;儲存在肌肉中的叫「肌糖原」。而人在空腹時,「糖原」則可以應急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
三是人體內的蛋白質和脂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它們也會轉化成「葡萄糖」,又稱之為「糖異化」過程。
為了維護生命活動,保證人體各個器官的正常運轉,就需要源源不斷的「葡萄糖」進入人體。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天經地義。人們會問:是否進入人體之「葡萄糖」多多益善呢?其實不然。血液中「葡萄糖」必須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過少無法維持正常生命活動,過多則也會造成危害。比如血糖能夠與人體的血管細胞發生糖化反應,造成血管「生銹」堵塞,細胞失去正常機能。因此,血糖過高或過低,都會發生病理現象,危害健康和生命。然而,血糖進入人體後,必須有進有出,才使血糖穩定,保證機體健康。而血糖的出路,主要有三條:一是在全身各組織細胞中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與「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供人體充分利用;二是在肝臟及肌肉中巧妙合成為「肝糖原」及「肌糖原」儲存起來;三是轉變成脂肪、氨基酸、核苷酸等其他物質。
在正常生理狀況下,血糖能出入平衡,數值穩定在 3.3–6.1 毫摩爾/升,相安無事。假如葡萄糖來源過多或去路不通暢,它們則會滯留在血液中,此種異常狀況如不改變,就會慢慢轉變成糖尿病,遺憾終生,悔之晚矣!
你可知曉,人體是一座極其精密複雜而又極為靈巧的神秘機器,真可謂「萬物之靈」,絕非「天方夜譚」。血糖進入人體後,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必須通過「胰島素」的巧妙調節,方可發揮能量。「胰島素」恰似一把打開細胞的「鑰匙」,也好比長途運輸的「天兵」,才可使血糖順暢進入各類細胞發揮能量巧能效應,並使血糖下降。若無巧婦「胰島素」的全力作用,血糖不能充分利用,將釀成災難。1921 年加拿大醫生班廷(Frederick Banting)和助手貝斯特(Charles Best)才首次成功地分離出「胰島素」,1922 年才用於治療糖尿病,給病人帶來福音。如果缺少「胰島素」的幫助,血糖則會升高,引發一系列問題,造成心、腦、眼、腎的損害。在正常情況下,當血糖升高,細胞分泌「胰島素」則會增加,使血糖進出自如,正常穩定。一旦「胰島素」分泌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則會引發糖尿病,且會越演越烈,後果嚴重。
糖尿病的高危險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者;體型肥胖者(尤以大肚子細腿);已經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或冠心病者;以往懷孕時曾有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兒(體重四公斤以上);出生時體重低或嬰兒期體重比一般小孩輕的人;年齡四十五歲以上者,患者將逐年增長,六十歲以後達高峰;吸煙、體力活動少、生活壓力大以及精神持續緊張者;長期使用一些影響糖代謝藥物者,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等;空腹血糖異常(空腹血糖為 6.1–7.0 毫摩爾/升)或葡萄糖耐量減低者(糖耐量餐後二小時血糖為 7.8–11.1 毫摩爾/升);平時極少運動者、久坐不動。以上諸點,均與糖尿病有緣。
糖尿病分型有:
(1)I-型糖尿病(又叫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IDDM),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其他各年齡也有發生,易發生酮症酸中毒,必須及時用「胰島素」治療。
(2)II-型糖尿病(又叫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NIDDM),多見於成年人,起病緩和,中國佔病人總數 90% 以上,然近年來持續增多。
(3)其他特殊類型:如妊娠糖尿病、胰腺造成之糖尿病,內分泌疾病引發之糖尿病,各種遺傳病引發之糖尿病,藥物導致之糖尿病等,種類繁多,要加鑒別診斷,但為數不多,僅佔總數 1% 左右。
糖尿病的症狀:
(1)多尿。因血糖升高,盡力從尿中排出糖分,告灑地上乾燥,可招引螞蟻吞食,似爆奇聞。
(2)多飲。排尿多,靠水補充。
(3)多食。因不能很好利用糖分,能量缺乏。
(4)體力和體重下降:能量不足,蛋白質、脂肪消耗,出現無力,消瘦衰老顯著;俗稱「三多一少」。
(5)皮膚搔癢。
(6)視力下降。
(7)其它。如手足麻木、心慌氣短、腹瀉便秘、尿瀦留、陽痿、女性性慾下降、相繼出現諸多併發症,危機四伏。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全血靜脈血 <5.6 毫摩爾/升(100 毫克/分升);毛細血管血 <5.6 毫摩爾/升(100 毫克/分升);血漿靜脈血 <6.1 毫摩爾/升(110 毫克/分升)。
正常人負荷後兩小時血糖:全靜脈血 <6.7 毫摩爾/升(120 毫克/分升);毛細血管血負荷 <7.8 毫摩爾/升(140 毫克/分升);血漿靜脈血 <7.8 毫摩爾/升(140 毫克/分升)。(中國對老年人血糖略放寬,空腹血糖 <8.5 毫摩爾/升;餐後兩小時 10.1 毫摩爾/升)。
診斷糖尿病空腹血糖化驗血結果:全血靜脈血 ≧6.1 毫摩爾/升(110 毫克/分升);毛細血管血 ≧6.1 毫摩爾/升(110 毫克/分升);血漿靜脈血 ≧7 毫摩爾/升(126 毫克/分升)。
負荷後兩小時血糖,診斷糖尿病驗血結果:全血靜脈血 ≧10 毫摩爾/升(180 毫克/分升);毛細血管血 ≧11.1 毫摩爾/升(200 毫克/分升);血漿靜脈血 ≧11.1 毫摩爾/升(200 毫克/分升)。
糖耐量受損,空腹血糖:全血靜脈血 <6.1 毫摩爾/升(110 毫克/分升);毛細血管血 <6.1 毫摩爾/升(110 毫克/分升);血漿靜脈血 <7 毫摩爾/升(126 毫克/分升)。
負荷後兩小時血糖:全血靜脈血 ≧6.7 毫摩爾/升(120 毫克/分升)<10 毫摩爾/升(180 毫克/分升);毛細血管血 ≧7.8 毫摩爾/升(140 毫克/分升)<11.1 毫摩爾/升(200 毫克/分升);血漿靜脈血 ≧7.8 毫摩爾/升(140 毫克/分升)<11.1 毫摩爾/升(200 毫克/分升)。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現行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化血紅蛋白 HbA1c>6.5%,中國也用做診斷參考。HbA1c 不可超過 7%。
得了糖尿病,也別覺不幸。趕好五駕車,不得併發症,仍能當「人瑞」。
第一匹馬 —— 教育心理。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療,是讓病人了解和認識此病,便於正確對待和有效治療,積極向糖尿病做鬥爭,減輕因為對糖尿病無知而付出的慘重代價。保持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安定平和的心態,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認真做好自我管理。
第二匹馬 —— 飲食治療。每日控制總熱量,合理營養,少食多餐,粗細搭配,高纖維飲食,口味清淡,水果適時適量,戒菸限酒(不可飲烈性酒),忌辣、濃茶、咖啡。主食四百到五百克,蛋白質五十克左右,脂肪類二十五克,補足水分,每日一千五百到二千毫升(含各種湯類)。要管住嘴,營養均衡。
第三匹馬 —— 運動治療。適可而止,量力而為,持之以恆,水到渠成。
第四匹馬 —— 藥物治療。口服降糖藥,胰島素注射和其他藥物,須由醫師決定,定期複診,正規治療用藥,不可自行更改變動。
第五匹馬 —— 病情監測。注重病人體重、血糖、血壓、血脂、血黏稠度以及併發症等,必須定期檢測,加以記錄,不可馬虎;觀察有無超標,好自為之。
海內外老年朋友們,想你們會遭遇「糖魔」的困擾,最好的保健醫生是自己。多懂一點兒,少吃一點兒,勤動一點兒,放鬆一點兒,藥服一點兒,掌控好糖尿病,逢凶化吉又呈祥,糖尿病本身有依賴性,服用降糖藥物本身無依賴性。日出東灣落西山,清淡如水心不貪。喜逢老友談談天,快樂心寬養天年。遇事不鑽牛角尖,不是神神仙賽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