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老人白內障手術訣竅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老人白內障手術訣竅

人類的眼睛結構,十分複雜又靈巧,恰似精密的「數碼照相機」,又稱為「心靈的窗戶」,又為「心的特使」,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明察秋毫。然而,每當人們搭上「老年列車」後,白內障幾乎形影相隨。白內障是一種正常的老化現象,除非是「外傷性白內障」,否則兩眼都會自然緩慢地產生,難以幸免,只是病程進展不同。白內障與用眼過度並無直接關係,但如果出現白內障,看東西就需更加耗費眼力,進一步視物模糊近乎失明。白內障雖然是「水晶體」變得混濁,但與腫瘤也無關係,更非癌病變,不必驚慌,它是每個離退休老人都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

古代名醫巧用「金針撥內障」,為老年患者排憂解疾。近代傳統的白內障手術方法切口較大,達 1.2 公分,是在眼白和黑眼珠之間小心剪開,再輕柔擠出已變成硬硬白白的「壞」水晶體,由於縫合處較大,往往復原期長達三十至六十天。期間眼睛容易發炎,紅腫疼痛不舒服,萬般無奈!近年來國內外改用「超音波乳化技術」,採用超音波震盪方式把病態水晶體乳化成「液體」,再行取、吸乾淨。傷口可小到 0.2 公分左右,而且患者幾乎無疼痛感,出現併發症情形較少,復原的時間大幅縮短。特別是更新的超音波震盪方式,從「上下」修改成「左右」,可使眼睛受傷程度降到最低。

特別要指出的是術後一星期內,必須按醫囑小心滴眼藥水。用超音波乳化技術施行白內障手術,一週內需天天滴眼藥水,以避免發炎,絕不可馬虎。還要注意,不可揉眼睛,睡覺要戴好護目眼罩。洗臉不可讓眼睛碰水,也不能游泳。要定期到醫院做追蹤檢查,可不要以為做完白內障手術後就可以「海闊天空」了。白內障也往往兩眼差不多時候開始,從手術風險而言,兩眼同時做手術其實沒有問題,但病患各有差異,可由真才實學的眼科專家確診為上策。

假如過去做過雷射激光手術,處理過高度近視、遠視及散光問題,一定要保留好角膜屈度的完整病歷。專科醫師可以它作參考依據,在動白內障手術前就可幫助精確的計算,大大提高手術成功機率。因為清除白內障後,必須植入「人工水晶體」,事先要精準算出病患的「角膜屈度」才能植入最適合的「水晶體」,從而使術後不會使視力變差。

白內障是銀髮族最常見的視力健康危機,國內外最新手術為採用左右擺動的旋切式超音波晶體乳化儀,可降低傳統超音波所產生的「熱」傷害,並縮小手術切口,不僅使感染率與引發散光的比率大大降低,術後的復原時間將可以更快。不過,白內障手術不能重新來做,事先必須找有豐富經驗的眼科醫生執行,而且術前評估非常重要,尤其隨著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相繼創新問世,不論選擇矯正老花、散光或提升視力品質的功能,植入前都要與專家充分溝通,詳加檢查,慎重選擇。選對人工水晶體,可提高治療成效。此外,選擇人工水晶體時,也需考慮一些基本因素,包括是否可以過濾紫外線與有害藍光、人工水晶體材質,以及支撐腳構造設計等,力求達到白內障最佳的治療效果,了無遺憾。筆者曾了解到,有些病患白內障手術後五至六年,又出現視力減弱,視物有點模糊不清,白霧濛濛,出現第二次白內障,此乃由於植入人工水晶體時,仍保留「後束袋」,而出現「霧化現象」,形成後側水晶體束袋混濁。目前新一代的人工水晶體在設計上較前進步,出現二次白內障比率已降到 10% 以下。所幸二次白內障可通過「雷射」針對後束袋混濁的部位予以排除,讓光線再次順暢通過,則可恢復光明了。

不少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現眼底病變,同時也使白內障提早發生,嚴重妨害視力。如果病患要求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必順待血糖控制穩定,方可施行。高血壓患者要求控制好血壓變化,保持血壓穩定才可手術。白內障手術可採用眼部局部麻醉,使患者無痛感,順利完成手術全過程。又青光眼對老年人發病率高,又常合併白內障,由於白內障形成後過熟,往往會誘使青光眼急性發作,而青光眼本身又可使白內障進一步惡化。因此,考慮青光眼手術時,若白內障已經成熟,可爭取一併處理,力求手術成功,皆大歡喜。對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患者,若可早期摘除白內障,可以減少降眼壓藥物的使用,防止病情繼續惡化,相得益彰。

由於科技迅猛發展,人工水晶體,也不斷改進提高,使得這種精妙手術,不僅能消除白內障,還可進一步矯正近視、老花及散光,讓老年人仍可享受優良的視覺品質。過去白內障手術的目的,就是針對水晶體混濁問題,置換新的人工水晶體。如今這項手術更上一層樓,不僅傷口大幅縮小,而且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新型的「功能性水晶體」,讓白內障手術不再是制式化的植入「人工水晶體」,而是一項可依照個人生活所需,量身裁衣,安排最適合訂制的精心治療方案,效果卓著,醫、患滿意。

「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當今有四種類型:

(一)矯正散光水晶體。白內障患者約有 30% 以上術前已合併散光,常覺眼前蒙上一層薄霧,如植入一般水晶體,由於角膜切開或放鬆,可稍調整散光度數,但仍有視力模糊,必需配戴合適的散光眼鏡來矯正散光,如配置「散光水晶體」,一勞永逸,無需配戴散光眼鏡,則會自然擁有清晰的視力。

(二)「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傳統「單焦點水晶體」,僅能提供看遠距離的單一功能,閱讀書報近距離時,仍需配戴老花眼鏡。而「多焦點水晶體」兼具看遠和看近的特殊功能,一次搞定。無論視野範圍內的遠、中、近的景物,都一覽無遺,銀髮族的鼻樑上,不需再掛一付老花眼鏡,省去不少麻煩。

(三)「非球面設計水晶體」。能提高影像清晰度,因為它更貼近人類與生俱來的「水晶體」生理功能。早期設計的「人工水晶體」屬於球面設計,但一方面對原本有高度近視者,在視野周圍容易出現影像扭曲失真,另一方面因夜間看到燈光會產生「眩光」,對於經常在夜間活動或駕車的銀髮族來說,視力反而變差。因此,最新推出的「非球面設計的人工晶體」是慎密仿照人類水晶體表面的「彎曲度」,盡量降低光學系統的「球面像差」,讓光線聚焦在一點,大大提高影像的清晰度,「以假亂真」,也可提高夜間駕車的安全性。

(四)「黃色水晶體」。由於白內障手術者大多為老年人,其視網膜和黃斑部常有病變。除了紫外線是水晶體的「殺手」,大自然中的「藍光」對視網膜也有潛在性傷害,會加重眼底病變。而應用「黃色水晶體」可有效過濾「藍光」,達到保護視網膜及黃斑部目的。又過去人工水晶體多採用「三片式」設計,即鏡面係軟質材料,支撐腳為硬質材料,長久使用會變形、斷裂或偏移。如今改用親水性、一體成型的人工水晶體,具有長期定位效果,術後發炎反應低。特別是糖尿病、高度近視及眼底病變者,宜選用此水晶體,以避免「二次白內障」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