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日記中,彷彿有這樣的一句話:「老比我大,我怕它!」當時徐正值壯盛之年,何以竟有此感喟,不得而知。或者感到人生無常引起悵觸。極可能敏感的大詩人以同理心觀照「老」。
周作人也曾引用「長壽則辱(凶)」一言,來譬解「老」之歸趨及結果。徐、周不愧為智者,兩人見解竟然如此相同。
事實上,在人生的道途上,人人有不同「老」的遭遇,人人有不同對「老」的解讀,人人有不同面對「老」的方式。有人以「老」自娛,有人逆來順受,有人自怨自憐……。何以如此,不身歷其境者,決不能領悟「老」、詮釋「老」,而深入「老」的內涵。
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然而,若干老人偏偏追悔以往的懷才不遇和少成就感,只知有虛生之憾和失落的人生。又何必呢?人生能重新來過嗎?有人回味往昔之榮華富貴竟如過眼雲煙,不勝傷感。人老都老了,何必如此呢?美式家庭是「核心家庭」,意謂是父母、子女兩代同堂,而非祖父母、父母、子女三代同堂。在美華人社會也已漸漸形成了「核心家庭」,家不在是老人獲溫暖、慰藉的窩。識相的老人,不願成為子女的包袱,毅然甘之如飴地搬住老人公寓。然而,有些老人在失去了「剩餘價值」以後,雖然感嘆親情疏離,卻捨不得兒女的家。掙扎、掙扎,再三掙扎,最後移居老人公寓或安養院,實逼處此,不知多少孤獨淒涼和無奈。老人能自理生活是好事,如果獨立性差了,只好捱日子,仰仗社會救濟,這不是「長壽則凶」嗎?敬老,誰真正敬老,老人有尊嚴未必。筆者曾往郵局辦事,反應稍慢,說一口和華裔美人的女性辦事員相同的破英語,竟然遭到她的白眼。「May I help you?」的信條完全破功了。老人凡事不豁達,不能排遣不滿不快,這是自困自辱。平常心看事物,平淡過日子,平凡定位自己,未嘗不是辦法。
曾見吳崇蘭女士於家園版,發表長壽的秘訣,鼓舞老人,為老人加油,十分難得。但老人四老,不能一個都沒有。所謂四老是指老本、老健、老伴、老友。四老順序、組合,由你自己定。幸福感是自己主觀的認定,而非外人的讚譽或貶損。「成、住、壞、空」是宇宙的必然,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宿命。與「老」偕行,和平相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