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口腔內經過咀嚼後,經由喉嚨、食道進入胃部。胃有暫時性儲存食物、攪拌、分泌胃酸及消化酶等主要功能。胃將食物攪拌成食糜狀後,經過十二指腸進入捲曲迴旋的小腸。小腸除能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外,也是人體消化以及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至於未吸收的殘渣,就進入負責吸收水分及溶解鹽類的大腸,之後經末端直腸送至出口肛門排出體外。這個複雜的串聯器官,大約有九公尺長。在消化過程中,另有膽、肝及胰臟等器官從旁做各種支援。所有這些參與消化食物的器官統稱為「消化系統」,是我們全身最大的器官串聯群,並且擔任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由於人類生活習慣的改變、緊張壓力、酗酒、睡眠不足以及飲食的多元化(像時髦的咖啡、可樂和酒類等刺激性較強的飲料),以致造成許多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特別是胃方面的問題更為突出。多數人通常在感覺到胃脹灼熱、胃酸倒流、食欲不振、乏力等自覺症狀出現時,常疏忽而不加以重視。這樣一拖往往常會變為慢性消化器官病患,甚至直到出現較嚴重的胃潰瘍或胃癌時才開始恐慌。最近發生較多的胃疾包括有:慢性胃炎,胃灼熱及胃酸倒流,胃下垂及遲緩,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茲分別將各病症及療法以非專家的一般看法閒談如下:
一.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它的症狀大多是上腹隱痛,想嘔吐。它和胃潰瘍和胃癌的症狀很相似,因而易緊張的人常會陷入不必要的憂慮中。其實,如遇類似的問題,應找專科醫師做精密的 X-光和內視鏡檢查就可知道確實情況。若僅是輕度胃炎,只要注意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要有精神壓力,平靜地等待胃功能恢復正常即可。如若煩惱過多,沒病也能弄出病來。
慢性胃炎的療法除消除病因,祛除各種可能致病的因素外也要注意:
(1)飲食應選擇容易吸收的多蛋白質及綠色蔬菜且對胃腸的負擔較輕的食物為主,動物性脂肪應儘量少吃為妙,避免暴飲暴食。
(2)用餐時應細嚼慢嚥。有較極端的說法是:「無論任何食物,咀嚼的次數應與年齡同數較佳。」這可能表示高齡者的牙齒及胃腸功能均已退化,因此應細嚼以便彌補消化機能退化所造成的影響。
(3)戒煙忌酒,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吃太燙或太冷的食物,以及過鹹和過辣的調味料,以免過度刺激胃粘膜。
(4)餐後,最好躺下來稍作約十分鐘的休息;若場所不方便,就輕鬆的散步也可,並挺胸慢慢做深呼吸,這樣對胃的消化功能有所幫助。
二.胃灼熱及胃酸逆流:胃灼熱患者通常胸部會感覺灼熱受壓迫,有時甚至因胃酸逆流至食道和喉嚨,而有噁心、打嗝、脹氣等不舒服的症狀。胃酸倒流是一種疾病,特徵是胃酸自胃內經食道逆流向口的而造成傷害症狀。這兩種合併起來就是所謂「酸症狀」,兩者均會逆流酸液,且酸度均對胸部產生刺激感,因此常常被認為是胃酸過多症。但不限胃酸過多的人,像酸性很少的的低酸症或無酸症的人,也有胃灼熱和胃酸倒流的現象。換言之,胃酸的酸度不一定與酸症狀有因果關係。
胃灼熱症狀若長期持續下去,可能會逐漸轉變成胃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故應找醫師做詳細檢查較安全。而且中老年人若長期感覺胃灼熱,也有可能是胃癌的前兆,因此有做進一步檢診的必要。但也有少數例外者,其雖感受到胃部有灼熱感,但檢查結果卻是心臟方面的疾病。胃酸倒流的狀况也有幾種,像酸味、苦味,亦有較濃的臭味是因胃內積存物腐敗或發酵所造成,這可能是消化器官某部分發生異常而引起。至於苦味,通常係膽汁的逆流,係由膽囊炎或膽結石等其他病症而引起。
年輕人若有長期的胃灼熱或胃酸過多,有人建議服用發麵蘇打(又稱碳酸氫鈉,就市售 Baking Soda),可將酸性加以中和。但中老年人因為胃酸已變少(屬低酸症或無酸症),如服用這種蘇打,胃酸就變得更缺乏。鑒於這些道理,中老年人應多攝取酸性食物較符合健康需要,像調味料多用些醋或是多吃一些偏酸水果等。又一般低酸症的中老年人對蛋白質的消化比較差,所以少吃較硬質的肉類,應多吃煮爛一點的魚肉等,力求營養的平衡。其他另有一種民間療法,據說野草類蒲公英有健胃的效果,雖然很苦(是否良藥苦口?),但是營養值卻很豐富,包括有鈣、鐵、維他命 A、B1 及 B2 等。
三.胃下垂及弛緩:胃弛緩就是表示胃無力症,其功能減低,變得衰弱又弛緩(Atony)的狀態,因而引起不舒服的症狀。又胃下垂多數兼有胃弛緩的問題,通常身體瘦弱者罹患該症的機率比肥胖者為高。又神經質而膽小的人、自小就偏無力性體質者(所謂虛弱兒)或臉色蒼白的人,也有罹患胃下垂的可能性。至於曾有多次懷孕生產的女性,因懷孕中胃腸被推壓垂低,生產後無法恢復原位,造成胃下垂症狀者也不少。由於胃下垂本身並無併發其他較麻煩的病症的疑慮,故不必太擔憂,但有可能會引起食欲降低、便秘等狀況。特別是體質較衰弱的人,較容易增加其全身疲勞感、目眩、肩部僵硬及恐冷症等。因而,胃下垂的治療重點,實質上是增強全身體能。
關於飲食方面主要是不要增加胃的負擔而儘量攝取營養價值較高且容易消化的食物為好,像蛋、魚、雞、豆腐和酸奶酪等。至於脂肪類,雖然量少,但能量卻很高,它作為營養補給較適合。又消化較容易的奶化食品也是不錯的選擇。一般胃腸偏弱的人,較不喜愛油膩的食物,若只吃淡淡的粥飯加上簡單的醬菜,想增強體力是明顯不夠營養的。又如多喝清湯和飲料僅能增加胃袋膨脹並造成食欲減少,且會淡化胃液致降低消化力。
日常生活的改善:欲將下垂的胃恢復至原位,促使恢復正常的功能以便增強體力的簡易運動是:
(1)睡覺前的輕度腹肌運動:仰躺在床上,請家人協助,以雙手分別壓住仰躺者的兩隻腳踝,躺著將雙手放在頭部下方,十指互相交叉,以臀部為界抬舉上半身,全身成「L」型坐姿。然後慢慢躺回仰睡的姿勢,這樣連續做抬舉、躺平的動作十次至二十次,由慢漸快,熟練後能增加到三十次或更多。但動作還沒有習慣以前,雙手得伸直而不必放在頭下也行。
(2)內臟下垂矯正運動(對胃下垂者特別有效):仰躺在床上,放鬆身體做深呼吸,以雙手支援腰部,慢慢吐氣並抬舉雙腿,使全身成反「L」型姿勢,保持五到十分鐘,若雙手支援腰部感覺吃力,得躺近牆壁處,將雙腳抬舉靠在牆面能省力。
(3)腹部按摩:能幫助胃腸的作用更活潑。手掌展開,沿肚臍周圍順時針方向,先以小圈輕輕轉揉,然後漸漸加大轉圈,搓揉力也徐徐增強,最後可以用一點壓力。
(4)向右側睡(左肩向上),這種臥姿除較容易將胃內食物送至十二指腸外,也能促進消化。下垂的胃亦可得到自然的矯正。每次餐後,若能躺下來以這種側臥睡一會最好。另外每夜上床後,先採用這種睡法約一小時,然後順其自然,舒服地安眠就行。
四.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係胃壁或十二指腸的黏膜受到胃液的侵蝕受傷,造成組織潰瘍的症狀。發生在十二指腸稱為十二指腸潰瘍,如發生在胃部則稱為胃潰瘍。這兩種潰瘍的共同點很多,因此被統稱為「消化性潰瘍」。通常患者自身並沒有查覺到症狀,然而病疾已在慢慢發展的病例很多。但也有一小部分能有自覺的症狀如:餐後經過一、二小時在胃部一帶感受不舒服;有些人是輕度的悶痛,但也有少數人卻發生激痛的情況,一般差不多有胸部灼熱,噁心想吐。當潰瘍腐蝕血管時,會出現出血情況,糞便中可驗出潛血反應;若大量出血時,會嘔吐咖啡色物或鮮血,大便呈黑色或柏油狀。
甚麼樣的人較容易患潰瘍呢?按統計,多數胃潰瘍通常發生在四、五十歲中高齡層;十二指腸潰瘍則以二、三十歲的青壯年為主。據研究,這些潰瘍症狀和體質沒有相對關係,而東亞人比歐美人患潰瘍的機率較高,一般較神經質的人或淋巴性腺病者似較容易染患此症及較易惡化。
潰瘍症的治療重點除必須的醫藥治療外,尚需注意以下數點:
(1)不要過分刺激胃的黏膜,飲食最好是細嚼慢嚥,避免急食,採用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方式,不要暴飲暴食,維持正常的消化活動,以避免過度的負擔。禁吃刺激、辛辣的食物,戒菸酒及含咖啡因的飲料。進食後宜休息片刻。
(2)通常消化性潰瘍,很有可能重復發生。自認已痊癒的症狀,如稍為不注意,就有可能重來,且症狀往往比上次更嚴重。所以,不要只靠自我的感覺就認定該病症狀已離去,而草率放手不管。應聽從醫師的吩咐,多費一點時間徹底療養完善。
(3)應保持身心的安靜愉快,情緒平穩。消化性潰瘍對精神緊張、壓力頗敏感,因此要保持生活規律,不熬夜,安排休閒生活。像高齡者,平時空閑沒有事做時就煩惱著子女的工作、孫輩的學業等,這樣做對自己的健康只有負面的影響。這時應該找個自己的興趣,動動手腦,如種植花草、唱歌、會友、打牌、帶個步行器計每天行走預定的距離等活動,對健康才有幫助。
祝大家生活快樂,遠離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