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維利亞(西班牙語:Sevilla),是西班牙西南部古都、工商業和文化中心,今安達魯西亞自治區和塞維利亞省的首府。南距大西洋加的斯灣(Golfo de Cádiz)約一百二十公里,面積並不大,但卻是西班牙第四大都市和南部地區的第一大城市。都市人口約一百三十萬,是西班牙唯一有內河港口的城市。全城被瓜達基維爾河分為兩個部分,河從市中穿流而過。
古市區的建築,仍然保留著幾個世紀前摩爾人統治過的痕跡。塞維利亞曾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即古都塞維爾,古又稱巴羅斯港。1492 年 8 月 3 日義大利人克裡斯多弗.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從巴羅斯港出發,率領探險隊西行,橫渡大西洋),西班牙的船隊從新大陸運來大批黃金、白銀,經過塞維利亞轉運往歐洲各地。
文學巨著《唐.吉訶德》就寫於該城,是著名的「弗拉門戈舞」的發源地。
塞維利亞王宮,是電視劇《權力的遊戲》中多恩的馬泰爾家族的皇宮庭園拍攝地,它是歐洲最古老的皇家宮殿,在 1987 年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這座建築中,可以同時看到哥特式建築元素和伊斯蘭粘土建築風格,成為穆德哈爾式建築的典範。它的外牆也是紅色,所以也稱為小紅宮。它比格達納斯的阿爾罕布拉宮規模小一些,風格基本相似。當中最華麗的是金碧輝煌的大使廳。此外,王宮中還有一座古羅馬衛城,一座阿拉伯要塞和幾座西哥特建築。卡洛斯五世宮、少女中庭、玩偶中庭、王宮花園等,都值得一看。其中傳說因摩爾王每年接見百位進貢少女而得名的少女中庭,是從格拉納達請來的工匠精雕細琢而成,貌似阿爾汗布拉宮的桃金娘庭院。
塞維利亞大教堂所在地,原為塞維利亞大清真寺,十五世紀清真寺被拆毀,在原址上建造塞維利亞大教堂。它曾是基督教世界裡最大的宗教建築,與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倫敦聖保羅大教堂並稱為世界三大教堂,已經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教堂邊的希拉達塔(Giralda)高九十八米,原為清真寺的宣禮塔,十六世紀改建為教堂的鐘樓。這座塔是阿拉伯建築藝術的風格的完美體現,塔樓立面上醒目的網狀裝飾和多拱的馬蹄形窗戶保留了鮮明的阿拉伯風格;而塔樓上用青銅製造的希拉爾達女神像則具有文藝復興式的藝術風格。塔頂雕塑名為 El Giraldillo,代表信仰。主禮拜堂的祭壇供奉著塞維利亞守護神「國王聖母」。主祭壇於 1482 年開工,用了八十年才建好。它由三十六片鍍金浮雕板、四十五個舊約聖經故事場景雕刻組成,講述了耶穌基督和聖母瑪利亞的生平事蹟,刻有聖經人物雕像一千三百尊,黃金用量達三噸,是世界最大、最宏偉壯觀的祭壇屏風,也是教堂的鎮寶之物。禮拜堂柵欄為雕刻繁複的銀匠式風格,唱詩班的座席是穆德哈爾風格,而管風琴則為巴羅克風格。費爾南多三世和阿方索十世父子都安葬於此。
其他禮拜堂中的宗教畫很多,都是大師手筆,如聖安東尼奧禮拜堂的《聖安東尼奧的禮拜》,聖佩德羅禮拜堂的《聖告圖》等。
教堂的另一看點是哥倫布墓。哥倫布於 1506 年五月去世,1509 年遺體被移至塞維爾;1541 年遺骨移往聖多明哥大教堂;1795 年遺骸又被移往古巴的哈瓦納;1898 年遺骸又被送回西班牙。不知為何哥倫布的遺骸繞了地球一大圈後,最後安葬在這座大教堂。
哥倫布靈柩由三百五十公斤白銀打造。有西班牙統一前的四個古國 —— 卡斯蒂爾、萊昂、那瓦勒、阿拉貢的國王抬著哥倫布靈柩。
祭壇的裝飾屏畫歷經許多建築期,參與繪畫的有豪爾赫.費而南德斯.阿萊曼兄弟、阿雷赫.費而南德斯、洛克.巴爾杜克、佩德羅.米蘭、胡安.鮑蒂斯塔.貝拉斯克斯等。
大教堂博物館中,包括繪畫、聖經古抄本、神父禮服和金銀器等。
西班牙廣場,是西班牙塞維利亞著名的建築物之一,是西班牙摩爾復興建築的縮影。塞維利亞在 1929 年主辦了西美展覽,為此在瑪利亞路易莎公園的邊緣興建目前的西班牙廣場,舉行西班牙的工業和技術展覽。
該廣場是一個巨大的半圓形,連續不斷的建築環繞著廣場邊緣,眾多的美麗橋樑跨越護城河,廣場中心是一個大噴泉。
那天我們到達廣場,正值炎熱的午後,地面溫度至少四十多度,站在無遮蓋的廣場,無疑如在烤箱裡。有小販售賣小瓶礦泉水,一歐一瓶,裡面一個大冰陀,讓你看得著喝不到。廣場的牆壁上有許多壁龕,每個代表了西班牙的不同省份。我們對西班牙的省份沒有研究所以也沒去仔細觀看它們。沿廣場是一個寬寬的長廊,長廊外的瓷磚裝飾精美,與小紅宮的摩爾人的裝飾風格一致。
當地弗拉門戈的形成,深受安達盧西亞地區的摩爾人和猶太人的影響,還吸收了大量羅姆人的藝術元素。當代著名的弗拉門戈舞蹈家,大多是羅姆人。由於西班牙政府以此推動旅遊業,弗拉門戈舞已經成了西班牙舞蹈,甚至是西班牙文化的代表。
塞維利亞,是西班牙弗拉門哥舞蹈的發源地,我們當然不能錯過。
龍達小鎮
坐落於西班牙南部的一個小鎮,誕生於羅馬帝國時代。三千多年前,一批旅人風塵僕僕地爬上這座七百五十米的峭壁,發現這裡地勢險要,河流豐沛,食物豐美,於是安營紮寨,造出了第一座房子。
這白色的房子,如同一顆白色的種子,隨後劇院、教堂、街道依次蔓延整個山坡,最終成為一座繁榮至今的小鎮。被賜與過無數種名稱,每一個都足以讓它在數目標地中懷才不遇:「建在雲端的城市」,「懸崖邊的白色小鎮」。
它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就是「全世界最適合私奔的地方」。它源自海明威的小說《逝世在午後》中的一段:「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話,龍達是最適合的地方,全部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風景……如果在龍達度蜜月或私奔都不勝利的話,那最好去巴黎,各奔前程,另覓新歡好了。」
龍達有三座古老的橋建於峭壁之上,這是老橋。老橋曾是龍達的南北通道,後來成為關押犯人的地方,我們是去新橋時走錯路到了這裡,一般遊客不會到這裡來,所以人少。有時間的話,可以靜靜地欣賞飛利浦拱門下流淌的河水,幽靜的山谷。龍達的新橋,所謂的「新」,也是 1751 年的建築了。
這件大師級的建築經典高九十八米,以從塔霍峽谷開採而來的方石作為材料建造而成,連接了新、老龍達,讓龍達的城市化建築成為了可能。從橋上的眺望台可以看到橋邊的懸空房,景色壯觀。
龍達會被稱為現代鬥牛文化的搖籃並非偶然。為保護騎術傳統的延續,龍達一直為西班牙少數具有騎術氛圍的城市之一。十八世紀,現代鬥牛的概念便在此誕生。為了保衛領土,費利佩二世在 1573 年建立了龍達皇家騎士會,以保證基本騎術的傳承。為此,統治者在龍達城中劃出一塊區域專門用於騎術的教學。這些騎術中,就包括了自中世紀以來便成為西班牙傳統的鬥牛技術。
據介紹,這個鬥牛場是西班牙的瑰寶之一,可是當天因不開放而不得一窺。聽說在這裡看一次鬥牛要至少提前一年預訂。
佩德羅.羅梅羅(1754—1839),是鬥牛史上最偉大的鬥牛士之一。在毫髮無傷地戰勝了五千多頭鬥牛之後,佩德羅才宣佈退役。他的人格魅力也為他迎來了全社會的尊重,奠定了他在西班牙歷史中重要的地位。
龍達彙聚了最讓人心動的詞彙:漂亮,神秘,峭拔,純粹,浪漫,私密,刺激,狂熱。
米哈斯(西班牙語:Mijas)
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馬拉加省的一個市鎮,到此一遊是我們團的額外自費景點。據導遊介紹,這裡是西班牙的聖托尼裡。車沿著彎曲的山路到達鎮口,停車場對面就是一個大觀景台,從這裡將山下的景色一覽無遺。所在的小廣場停著一排驢子,驢子身上披紅帶綠很吸引眼球。驢子原來是小鎮的交通工具,現在成了招攬遊客的招牌。仔細觀察驢子是有通行牌照的,它們輪流上崗,不知是不是有單、雙日之分呢?
小鎮一邊面山,一邊面海,所以大多房屋即可觀山又可享受陽光沙灘。住在這裡度個稍長的假期多麼愜意啊!
既然稱米哈斯是西班牙的聖托尼裡,白色當然是其特色。不過我還是覺得希臘那個白色小鎮令人忘懷。
雖然這裡的房屋造型還是單調了些,不過穿梭於小巷中應該也有驚喜。可惜隨團時間緊促,沒有細細探索有點遺憾。
同一系列:西葡之旅 —— 馬德里,薩拉戈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