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談談我們的團隊,我們的歌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談談我們的團隊,我們的歌
團隊合影

談談我們的團隊,我們的歌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們的合唱團已有三、四十年的歷史。自從遷入聖荷塞十九街羅斯福公園的社區活動中心,就自然命名為羅斯福合唱團。

疫情蔓延,我們開始走向「雲端」,在 Zoom 會議,舉行網上唱歌。因為網上不受地域限制,人數反而擴大到七十餘人,互相之間,有些從未悟面,但是團結一致,恰似家人。每週兩次教唱新歌,活動多樣,使大家都有一種歸宿感。

歸結起來,我們有如下特點:

〈一〉一個團結一心的領導班子

團長強保生,在疫情一開始就積極組織大家聯網唱歌,起初只能在組織九人為限的微信聊天群唱歌,但很快就學會組織 Zoom 會議,擴大成員的範圍。他積極聯絡大家上網唱歌,對於七、八十歲的老人們,從不會到學會,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強先生雖病體纏身,但是樂觀開朗、積極主動,使得整個團隊積極向上。他把其他的副團長都團結在一起,經常共同研究工作。使得合唱團井井有條地開展各項活動。他還是我們團隊的一位「民歌王子」。愛唱歌的好習慣,在他八十年的生活中,積累了成千上萬的節奏和旋律一時間完全擁現在腦中,躍躍在紙上,一個美妙的歌曲落筆成譜了(此處插入強保生作詞作曲的《耆耋髦耈》歌譜)。

領導班子中的王世銘老師,有極高的音樂素養,他把他多年參加專業訓練的心得,以及參加多次國際比賽和演唱的經驗,毫不吝嗇地傳授給大家。每次教大家唱中外名歌都一一詳細地為大家準備歌譜、伴奏,耐心糾正大家在發聲中的弊病,提高大家的演唱水準。大家慶幸有這樣一位好老師。

董華明,她銀鈴般的歌聲,認真耐心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以及對歌友的關愛和支持,早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良師益友。她對每位歌友的特點瞭解的十分清楚,每一次進步都被充分的鼓勵;對識譜有困難的歌友耐心幫助;對歌友也是有求必應,家務再忙也要把團隊和團友的問題解決好。教每個歌前先分析曲譜的特點,在練聲中,就針對歌中的難點著重解決,取得很好的效果。

年輕精幹、聰明伶俐的郝林莉能歌善舞,不論是主持活動,還是講解電腦使用技術、製作視頻,都是詳盡、簡練,熱心為大家服務,説明大家解決使用手機和電腦的困難。人如其名,大家把郝林莉稱作「好伶俐」。

「熱心團隊」是我們另一個景點,團裡十幾位歌友默默為大家服務,三位元司琴(林微君,黃錫瑩,張鳳仙),每唱一個新歌都要把伴奏練熟,默默地為大家伴奏。裘蕾蕾是社會工作、社會活動的主要負責人,每次活動都要花很多功夫組織和播放為數多過四十份的視頻,為大家做得盡善盡美。我們還有焦采柳、張慎等歌友是每次活動的攝影大師,漂亮的照片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二〉一個友愛互助的整體

歌友們互相關愛,歌友病了,大家會關心問候,提出各種建議和幫助,每個月為當月的壽星祝賀生日,當歌友看到祝壽的視頻裡出現自己的名字時感動地說「今天是我最快樂的一次生日」。有的一直在為歌友印歌譜,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在恢復現場唱歌的時刻,網上熟悉的面孔,才見到真容,當時有一種久別重逢的衝動,互相握手,以至於擁抱在一起。實在令人感動。

〈三〉一個求上進的集體

起初,大部分歌友不熟悉電腦手機的操作,常常是有問題就在 Zoom 會議上提出,當時就由「能者」解答,大家得到顯著的提高。

團裡也組織了多次講座,互教互學,大部分歌友學會了用 iMovie,或剪映等軟體為自己的演唱製作視頻,每月一次個人演唱會在自製的視頻的美化之後,搞得更加有聲有色。在使用電腦,iPad 和手機等新技術面前,誰也不甘落後,而且普遍有所提高,歌友們都自詡:「我們合唱團的特色是有聲(錄音)有色(視頻)」。

〈四〉一個追求唱歌技術不斷提高的集體

王世銘老師曾經花了一年時間在一部分歌唱愛好者中講授聲樂技術,用氣息唱歌,大家收益不淺,正在籌畫第二期的聲學班,以滿足歌友們不但愛唱歌而且想唱得好的要求,老師不僅教唱歌而且講一些基本的樂理,鍛鍊大家識譜的能力和視唱的能力,大家都有長足的進步。

〈五〉一個能發掘人才的集體

不論老歌友還是新歌友,只要有特長,在群裡就會被發掘,能者為師;會唱的,被請出來教。梅家篁剛來合唱團不久,他的精湛視頻技術馬上給大家深刻的印像,很及時地就被請求為大家講了三課。現在還在繼續給大家講解,得到大家好評。

我生活在這樣溫暖的集體,真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對大家的讚揚,寫了一首《我們的歌》,略表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