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談高血壓的防治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談高血壓的防治

談高血壓的防治

一.前言

大家都知道,現代醫學發達、環保進步,人類已進入老年人口加多時代。壽命延長,高齡耄耋活至八十、九十以上百歲期頤是很容易的。隨著年紀增長、老年疾病在所難免。僅就高血壓而言,台灣省統計四十歲以上有高血壓者在百萬以上,九十二年台北陽明醫院分析接受健康檢查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一千八百七十四人,其中百分之五十一點六罹患高血壓症。據美國醫療保險咨詢,有四千二百萬多參與健康保險,患高血壓者亦多數。可見高血壓對老年人尤須就醫診斷治療,方得過「活得健康快樂的老年人生」

罹患高血壓症是邁入老年不能避免病痛之一,患者也都有就醫診療的過程。近來常遇好友見詢兩問題:

(一)高血壓症服藥後血壓下降可否停藥?

(二)高血壓症是「中風」的主因嗎?能預防嗎?

就第(一)項的答覆是:任何年齡罹患高血壓症,既經醫師確定診斷處方治療,均須遵醫囑終身按時服藥,並得隨時與家庭醫師咨詢,調整處方,終身不能停藥。

第(二)項的答覆是:高血壓不只是「中風」的主因,也是「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的幫兇!

更要知道高血壓症是一種持續性與漸進的疾病,從早期的波動性血壓升高(任何年齡皆有血壓升高的發現),經過持續性高血壓與出現血管異常現象再引起「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眼底出血或視神經水腫、心臟及腎藏衰竭等可致人於死亡,便是它的病歷過程。若經確立診斷患了高血壓症,早期發現是最容易防治中風和心臟血管病等的有效措施。

預防醫學的口號是:

一兩的預防勝於一斤的治療。
一分的預防勝於十分的治療。
一次的預防勝於百次的治療。

二.認識高血壓

血壓就是動脈壓,隨著心臟的收縮與舒張而升降。心臟壓縮所測得的血壓叫做收縮壓(Systolic)– 高壓;心臟舒張時測得血壓叫做舒張壓(Diastolic)– 低壓。標準的血壓紀綠寫做:收縮壓/舒張壓,如 120 mmHg/80mmHg。

一九五九年世界衛生組織訂定高血壓診斷指數:

高血壓:
血壓高於 160 mmHg/95 mmHg

邊緣性高血壓:
血壓介於 140–160 mmHg/90–95 mmHg

正常血壓:
血壓低於 140 mmHg/90 mmHg。

近年有關於心肺研究顯示,高血壓病人發生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的危險性自舒張壓(低血壓)80 度開始增加,再訂定的診斷標準如下:

(一)高血壓病人血壓升高機轉都是「細小動脈收縮」與「週邊阻力增加」,在病的初期只是造成舒張壓(低血壓)升高 – 如 140 mmHg/100 mmHg – 病情最嚴重時才有收縮壓與舒張壓同時增高跡象(180 mmHg/110 mmHg 或是 220 mmHg/120 mm Hg)乃重新訂定標準:

正常血壓:
邊緣性高血壓:
輕度高血壓:
中度高血壓:
重度高血壓:
舒張壓低於 85 mmHg。
舒張壓介於 85–90 mmHg。
舒張壓介於 90–104mmHg。
舒張壓介於 105–114 mmHg。
舒張壓高於 115 mmHg。

(二)在年齡增長且有血管硬化的人,其高血壓升高的機轉是因大動脈中等動脈硬化而失去彈性,不是細小動脈收縮,與周邊壓力增加;所以造成收縮壓增高、舒張壓不增高。這種現象在舒張壓永遠在 90 度以下等,叫做單純性收縮壓增高,或單純性收縮性高血壓。其重訂的收縮性高血壓標準是:

正常收縮壓:
邊緣性收縮性高血壓:
單純性收縮性高血壓:
低於 140 mmHg。
介於 149–159 mmHg。
高於 160mmHg。

因之,可就最常見的單純性收縮性高血壓依其輕重程度分為:

輕度收縮壓:
中度收縮壓:
重度收縮壓:
介於 160–200 mmHg。
介於 200–250 mmHg。
高於 250 mmHg。

尤須注意者,舒張性高血壓與收縮性高血壓可單獨出現或同時出現。

以上的引述,旨在提醒進入耄耋者(男、女)特別提高警覺,瞭解了高血壓對健康的威脅性,再作適當的防治。

三.有了高血壓症時如何做適度的處理?

高血壓症一定要治療的,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要在發現血壓升高後、症狀出現前便開始治療;尤以對於有危險因素–有家族病史、菸酒嗜好者、肥胖等甚至脾氣爆燥者,尤其男性。

須知高血壓症的治療,是治療醫學,也是預防醫學;既然大家都重視治療醫學,有病方求醫,而醫院重視的另一類預防醫學,需知防患於未然,防病勝於治病。如能在適當的預防保健措施下永遠活得健康快樂的老年人,何等幸福可羡啊 !

青年壯年能避免或戒除菸酒等有害健康的不良嗜好至為要因,對於早期發現輕度高血壓病的病人,早期治療便可以減低或免除由於血管硬化而引起的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周邊血管病。尤以對於四十歲以下擁有家族病史、心、腦、腎 損傷、肥胖、嗜菸酒、糖尿病與血脂肪過高的男性,在舒張壓高於 90 度時,便要開始治療。但對一位僅有輕度收縮性高血壓而又無不舒服的年長者,應否治療與如何治療呢?對於在收縮壓高達 200 mmHg 以上的年長者,還是要給予輕量與適量的藥物治療,以免他們在著急、發脾氣的時候因血壓快速升高而導至中風(腦出血)的機會。

特須注意者,對於任何一位高血壓的病人,都應作一次基本檢查,包括血液化驗、小便、血液中尿酸、尿素氮、血脂肪、血糖及電解質檢驗、心電圖、胸部及腹部 X 光檢查,頸動脈掃描檢查等……,藉以確定病因、危險因素、嚴重程度與有無心、腦、腎、眼諸器官的損傷,更要求醫師對自己病況詳加解釋所有檢查的結果。

醫師要讓病人充分瞭解高血壓的危險性與藥物治療的必要性,進而建立起對藥物治療的順從性,心服、口服地接受長期性澈底治療。病人千萬不要以為病好一些症狀減輕,便自己減藥或停藥;病壞一點又趕緊服藥甚或加多劑量。要明白高血壓是種暗殺病,如不認真治療,一旦等到血管硬化加重,便很難診治。眼看著各種併發症、合併症出現,中風了,真是後悔莫及。要知道早期發現高血壓、早期持續性的服藥降低血壓是預防「中風」的 最高標的。一旦中風後的後遺症真是活受罪,若不幸得了心肌梗塞便嗚呼哀哉!

四.治療高血壓

隨著科技發展、醫學研究進步,對於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可分為五大類:

(1)利尿劑;

(2)自律神經抑制劑;

(3)血管擴張劑;

(4)鈣離子阻斷劑;

(5)腎活素轉化酶抑制劑。

涉及專業高深學理藥理學上的問題,病者似亦暫不深究。現把各類藥物的主要「副作用」分別列明,讓大家知道究竟是自那一類藥物所造成,好提供主治醫師參考,好調配適合各病人長期服藥的療程。

一.利尿劑:腸胃刺激、血鉀偏低、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膽固醇增高、三酸甘油脂增高、血糖過高、血尿酸及尿素氮過高。

二.自律神經抑制劑:昏暈、抑鬱、便急、腸胃刺激、心臟衰弱、立姿低血壓、陽痿、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三酸甘油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減低。這種與利尿劑一樣對血脂肪所造成不利反應,是由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所產生。而甲型交感神經抑制劑所產生的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減少、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脂降低則是一種環境絕無僅有的有利反應!與乙型阻制劑截然不同!

三.血管擴張劑:腸胃刺激、頭痛、心絞病、心臟衰竭。對血脂肪無影響。

四.鈣離子阻斷劑:頭痛、眩暈、臉紅、傳導障礙。對血脂肪無影響。

五.腎活素轉化酶抑制劑:皮膚過敏、血壓過低、腎損傷。對血脂肪無影響。

大家知道了抗高血壓藥物的分類及其各個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主治醫師在選用處方時,定會考慮到病人的年齡、性別、遺傳因素、心臟血管系統的一般情況、藥物本身對脂肪、血糖、尿酸與血鉀的影響,還要仔細的衡量用藥的利弊與得失,再作審慎的選擇處方,對治療效果方有勝算,讓病人安心合作。至於病人自己一定要相信主治醫師,好好接受其處方治療;一旦服藥稍有副作用感覺,應告訴主治醫師,以便其審做調整處方的考慮。

總之,患了高血壓症,只有絕對的與主治醫師合作,才是上上策,方能安享老年人生。

五.使用血壓計應有的認識

大家都有自己測量血壓的經驗,能否測量出正確血壓記錄提供主治醫師作為診斷或調整處方的參考呢?須知每個人的血壓都會隨著恐懼、緊張、憂愁、運動、噪音、疼痛、抽菸或酒、感冒、環境的過冷過熱、飯前與飯後、睡眠、心跳正常或紛亂等而有所升降。所以醫師、護士或自己測量血壓皆要在溫暖、安靜與舒適的環境以「坐姿」或「臥姿」來測量,測量者更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使受測的人在自然與輕鬆的氣氛下接受測量,如此方能量得正確的血壓。

生理上血壓時有變動。一般而言,晨起時血壓最低(有高血壓的人例外),下午六至十時最高;年輕人「立姿」血壓常較「坐姿」時量的為高,年長的人則相反;右臂量的血壓常較左臂為高,但很少高過 20 度;由醫師量的也常比護士或在家裡量 的較高。一般說來高血壓病人在住院後血壓會自然降 20–30 度,平常人也會下降一些。須知血壓的高低常因人、因地、因時而有所變動。血壓的高低全憑當時所測得的結果來衡量,所以大家都應瞭解在不同情況下所測得結果也不一樣:

(1) 基礎血壓:是早晨醒來還沒起床時所量得的血壓,最低。除非自己測量或家人來測,便不容易量得這種血壓。

(2) 隨時血壓:是有機會時順便量得到的血壓,最不標準。其結果大都偏高。

(3) 休息血壓:是休息 20 分鐘後等到血壓比較穩定時所測到的,相當準確,是最應該做為診斷及治療高血壓的依據,以避免在診療上所發生的不必要偏差。

血壓的波動有時會稍高或稍低,對於些微的升降(3–5 度之差)不必在意。但要牢記至少測量過「休息壓」三次以上,才可作血壓「正常」、「過高」、「過低」的判定,再作決定是否接受治療或進一步的檢查。

六.結語

防治高血壓是一項維護個人健康的長遠工作。祈盼同胞們,任何年齡都該重視,早期預防高血壓,便可避免腦中風和心臟病,對家庭、國家、社會都會減輕負擔。大家一起來創造那更快樂、更幸福、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