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靜坐法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靜坐法

一九四九年讀醫學初,見室友每天早晚兩次面壁端坐在床上。問其所以,他給了我一本《靜坐》,作者是日本人。從此,我每日早、晚兩次靜坐三十分鐘,得益匪淺。如今,年逾八十有五,可謂:耳聰、目明、齒全。開車購物,跳排舞,慢跑,每季一次教會健康講座,每月一次老人中心(Mountain View Senior Center)聽力義診,學小提琴,唱歌等。能有如此精力,這和「靜坐」不無關係。這裡,願與諸位分享六十餘年「靜坐」心得,請不吝指正。

日本文化源於中國,日人深諳「靜坐」有益於健康,故日本頗盛行「靜坐」。其實,古代中國對「靜坐」亦很重視,古人活了八百多歲的殷大夫彭祖(錢鏗)云:「善導引起,閉氣納息,舔唇咽唾,服氣數十,乃起行言笑。」亦即「靜坐」。孔子的門徒顏回:「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道,北謂坐忘。」講的也是「靜坐」。我國養生靜坐文獻頗多,並有生理科學驗證:耗氧少,自主神經穩定性增高,腦電圖高度有序,副腎素分泌下降,催乳素增加,故對防病健身,益智抗老頗有裨益。

靜坐法如下:

一﹒靜坐環境:安靜,無干擾,舒適為主。

二﹒時間:筆者於早晨起床前、睡前,或可選其他 合適時間。由短而長,行之有恆,必見成效。

三﹒姿勢:站、坐、臥。

「站」:與一般氣功、太極拳一樣,頭頂懸,含胸,拔背,舌抵膛,眼似睜非睜,微笑,兩手自然下垂,膝似坐非坐,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坐」:凳或椅,端坐如鐘,分腿成 60°,雙掌平放膝上。床或墊,可便坐,單盤或雙盤(視各人所能),手心朝上,手心勞官穴重疊,男左女右(掌心相疊時)。其他,同「站」。

「臥」:向右側臥,雙腿彎曲,左手放右腿 上,右手掌放右腮旁。

四﹒呼吸:臍下三寸為丹田,丹田呼吸即橫隔膜吸氣時下降,呼氣時上升。胸部不動,吸快 呼慢。為了集中思想,可數 1,2,3…(吸氣,小腹突起;呼氣,小腹凹癟)。

五﹒放鬆:三線、三點。

(1)三線放送法:

(A)前線:面肌收鬆,微笑。頸前肌、胸大肌、腹前肌、腿前肌、腳背肌,收 – 鬆。

(B)側線左及右,意念到該肌先收縮後放鬆。自上而下耳周肌顳肌收鬆,嚼肌收鬆,頸肌、肩肌、上肢肌、肘、前臂 肌、腕及十指,收 – 鬆。

(C)後線:枕後肌、腰大肌、臀大肌、大腿肌、小腿肌、腳板及十趾,收 – 鬆。

(2)三點放鬆法:

(A)神門:雙腕關節上一寸,「想神門,肩肘鬆」;

(B)命門:腰眼部,「想命門,腰胯鬆」;

(C)湧泉穴:腳底前三分之一,「想湧泉,腳板鬆」。

(3)周天通、百病空:眉心 – 鵲橋 – 胸腹 – 會陰 – (提肛)– 任脈 – 大椎 – 百會。

意念:眉心上似有光球沿任脈直下會陰提肛,充班,由督脈直上大椎 – 百會。如打通,則有唾液分泌。

「入靜」:此乃靜坐之目的。能入靜,則化萬念,無雜念,無物,無我,平平常常,默然入靜佳境。上述放鬆各項,加上意守丹田,則自然進入外鬆內靜的天人合一境界。如此,大腦得到淨化,經絡得到通暢。這時,如要收勢睜眼,展現在你眼前的是明亮、新鮮、可愛的世界。這時,你的腦子則清淨如洗,全身舒坦輕鬆。早上,精力充沛迎接新一天的生活、工作,晚上,則進入甜蜜夢鄉。